【國產雜糧復興】農機具也要到位 國產大豆選別機近期上市!

107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3千公頃,但採後的除雜、選別與分級作業相當耗時,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繼開發出「大豆初級選別機」後,再傳出好消息。媲美日製選別機,價格只要一半的國產「大豆選別分級設備」,已進入技轉作業,可望近期上市,大幅降低選別人力與時間成本。

花蓮農業改良場16日表示,此台「大豆選別分級設備」是透過滾動選別的機制進行篩選,相較於初級選別機,每小時可作業的產量達200公斤,每公噸可節省人力成本約2250元,約4至6期可回收設備成本,適用於種植規模達10公頃的農場或豆類加工廠。

初級選別機再升級 產能媲美日製機種、價格不到一半

花蓮場副研究員張光華說明,大豆採後處理作業包含:除雜、選別、分級等程序,105年設計的「初級選別機」僅能比重篩選、滾動選別等基礎作業,因機台小,量能較低,價格便宜,多適用於種植面積1甲地以下的農民。

張光華指出,此次「大豆選別分級設備」是以滾動選別的原理,加強除雜及粒徑分級的功能。透過最上層兩條輸送帶加速篩選的速度,再透過分級的滾筒裝置進行粒別的篩選,兩項功能總作業時間可提升到每小時200至300公斤,媲美日製選別機的產能,價格卻不到2分之1,且選別精準度可達99%以上,目前已進入技轉階段。

雜糧復興 機械也要到位

幸福良食負責人劉育承表示,今年因與鄰近鄉鎮農民契作種植黑豆,採收量達44噸以上,原先無力自行處理,透過與花蓮場合作利用大豆選別分級設備,有效將除雜、選別及分級程序壓縮在2週內完成。分級程序篩選後的大豆,農場可有效依大小、品質選擇進入不同的市場,用於:自己留種、直接販售,或是加工再製。

張光華表示,100年起花蓮場即因應東部農民種植雜糧作物需求,陸續開發小型播種機、初級選別機、中耕除草機等機械,希望在農民可負擔的成本範圍內,協助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的負擔。此次的「大豆選別分級設備」也是考量西部農友種植面積較大、產量較多的升級版本,希望藉由後端技術支援,完備國內雜糧分級利用的效益。

兩層履帶加速除雜速度,下方履帶則依照黑豆的滾動速度進行良品、次級品及劣質品的分類。花蓮場表示,良品與次級品的不良率可壓在1%以下,而劣質品的良品率則不超過5%,因此可大幅降低大豆篩選時間與人力。

現場為便於展示,將滾筒分級設備另外放,正式上市會整併一起。張光華表示,上方滾筒亦可依農民需求抽換大小孔片,便於農民進行大豆分級作業。

花蓮場105年研發的大豆初級選別機,因機台小、量能較少,適用於1甲以下的農民使用。

(圖片/花蓮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