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檢出國內首例「可禽傳人」H9N2亞型低病原禽流感 疾管署:人類致死率低

金門一紅羽土雞場檢出國內首例H9N2亞型低病原性禽流感,防檢局採取高規格處置,今日中午以前已完成全場撲殺清場。(圖片提供/防檢局)

農委會防檢局禽流感防疫例行性採樣監測,16日檢出金門縣金寧鄉1紅羽土雞禽場感染國內首例H9N2亞型低病原性禽流感,此病毒對於家禽非致病性病原,但因曾有人類感染案例、可「禽傳人」,防檢局採取高規格處置,今(17)日中午以前已完成全場撲殺清場,周邊半徑1公里內2禽場未有異常情形。因屬低病原禽流感,金門禽產品流通未加管制,但防檢局禽流感秋冬防疫專案將從3月底延長至6月底截止。

H9N2病毒自2013年起全球陸續有零星人類感染案例,迄今累計至少97例,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人類感染主要是因接觸雞鴨分泌物、排泄物所致,感染者多發燒、喉嚨痛、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輕症,全球雖有2例死亡案例,但均有慢性病史,迄今案例及研究資料均未顯示有「人傳人」情形,社區傳播可能性低。

防檢局與疾管署動員守住第一防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H9N2首次侵入臺灣,顯見禽流感問題將會是臺灣越來越嚴峻的挑戰,除了繼續強化現有的監測與環境、人員消毒等防疫措施,最根本的做法是盡快改善禽舍,升級到能夠隔絕病毒、維持溫度調節的非開放式或密閉水簾環控禽舍。

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表示,金門出現H9N2亞型病毒可能與候鳥傳播有關,此病毒株經家衛所初步分析,HA基因片段序列與中國2022年H9N2亞型病毒相似度為98.9%,NA基因片段序列與中國2021年H9N2亞型病毒相似度為99.2%,可知與中國福建人類案例、環境與禽場最為相近;但因H9N2病毒經過20年以上的演化,在中國已演化出許多分支,須待後續完成8段基因全長序列分析,才能釐清是否跟中國的人類感染病毒株有關,大約需一周時間。

徐榮彬說,H9N2為低病原性禽流感,不會造成家禽重大疫病,於動物防檢疫法規而言非致病性病原,但因國外有傳人案例,案例禽場在養4,551隻土雞全數預防性撲殺,後續案例是否全場撲殺將再研議;執行撲殺、焚燒及掩埋防疫人員著裝完善,且人車裝備均完成清潔消毒,周邊禽場未見異常。金門計有72場養雞場、約12萬隻,防檢局將持續防控追蹤。

執行撲殺、焚燒及掩埋防疫人員著裝完善,且人車裝備均完成清潔消毒。(圖片提供/防檢局)

防檢局長邱垂章表示,因H9N2屬低病原禽流感,金門雞肉、雞蛋產品流通不會加以管制。徐榮彬表示,國內家禽送往屠宰場需要有獸醫師開立的家禽健康證明,屠宰端也有獸醫師作屠前、屠後檢查,消費者不必過度擔心,禽肉、禽但只要煮熟就可安心食用,避免接觸野鳥就可降低感染風險。

羅一鈞指出,H9N2亞型病毒歸類為對人疾病嚴重程度為「低」的新型A型流感亞型,不像目前已知H7N9、H5N6、H5N1、H7N7、H10N3、H10N8等6種流感亞型致死率在20%以上、疾病嚴重程度高;H9N2亞型病毒全球累計97例,逾7成為幼童,重症計8例、死亡2例,致死率約2%,但死亡案例有其他慢性疾病,有共病風險因子存在。

羅一鈞說,H9N2全球案例主要發生在亞洲,且近9成個案在中國,主要跟人接觸到禽鳥或受其排泄物汙染有關,生活起居不會接觸到禽鳥的民眾不必過度擔心,禽畜相關工作人員,工作時應落實佩戴個人防護裝備,接種流感疫苗,加以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若出現流感症狀,應戴口罩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職業及接觸史。他並指出,國內此案第一時間已對禽場1人,以及執行撲殺、清場防疫人員20人,共21人,進行健康追蹤,均無類流感症狀。

新亞型禽流感病毒主要透過候野鳥遷徙、移動而造成多點位傳播,不易防控,國內去年迄今深受H5N1亞型高病原性病毒所苦,邱垂章表示,家衛所陸續對國內案例病毒進行分析,發現國內案例有4種基因型,顯示至少受到4次病毒攻擊,各案例呈點狀分布,但發生頻率已在減少。

農委會家衛所分析國內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發現4種基因型。(圖片提供/防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