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地區降雨少於前年百年大旱 農水署調度多元水源1620萬公噸即起分區供灌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2)視察嘉南地區春季雜作抗旱灌溉整備情形。(圖片提供/農水署)

臺灣近3年沒有颱風登陸,南部地區已超過560天沒有大雨以上的降雨,迄今累積降雨量只有歷年同期4成,更低於前年的「百年大旱」,嘉南地區雙期作田1.9萬公頃今年一期作已停灌,為了讓春季雜作田4.2萬公頃可順利灌溉生產,農委會農田水利署規劃運用多元水源,調度1,620萬公噸用水分區供灌,即日起啟動,確保春季雜作順利生產。

嘉南地區除了是國內重要水稻生產區,也是玉米、高粱、毛豆、大豆、胡麻、牧草等雜作主要生產區。農水署署長蔡昇甫表示,嘉南地區迄今降雨量比兩年前「百年大旱」少,但因農水署於去年8月的豐水期起,即與經濟部合作因應降水偏少啟動節水措施,目前「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率雖僅2成6、約14,890萬立方公尺,仍比百年大旱時多3,000萬立方公尺。

嘉南地區有1.9萬公頃雙期作水稻田及4.2萬公頃雜作田,過去春季雜作灌溉以使用水庫水源為主,但因曾文─烏山頭水庫目前蓄水量仍有限,農水署啟動「嘉南地區112年春季雜作抗旱灌溉計畫」,首度運用埤塘、溪流、區排、公有及民間水井等多元水源,搭配水庫最少供水量分區供灌,以完成春季雜作灌溉作業。

分區供灌自3月1日起先由南幹線系統(包含嘉南農田水利管理處新化、佳里、麻豆等3個分處)實施;3月9日起再由北幹線系統(包含新營、嘉義、朴子等3個分處)實施。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簡報「嘉南地區112年春季雜作抗旱灌溉計畫」。(圖片提供/農水署)

蔡昇甫指出,雜作作物需水量少,只要播種時有適量灌溉,讓土壤濕潤促使種子萌芽即可,後續即無須持續灌水,由於中央氣象局預報3月中前嘉南地區不會有充足降雨,農水署透過調度多元水源供灌,應可度過春季雜作乾旱危機。

國內農業水情除嘉南地區較為嚴峻,高雄地區也面臨水情吃緊,新竹、苗栗及臺中地區須密切關注,其他地區水情則為正常。蔡昇甫說,高雄地區供灌水源以河川水為主,農水署去年12月中即以輪灌、錯開本田插秧期、啟動抗旱水井等措施因應,今年一期作第一個用水尖峰已順利度過,現進入本田期需水量相對少,後續將視梅雨降水狀況調整供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