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藍」縣魚上身 澎湖海灘貨幣週末亮相

澎湖也要有自己海灘貨幣了!2017年國內第一批海灘貨幣在小琉球問世,玻璃幣面上呆萌的小海龜,一推出就受到不少遊客青睞,甚至想買來收藏。現在這股把海廢製成貨幣的風潮也吹到離島澎湖,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與O2 Lab海漂實驗室合作,要把澎湖沙灘上常見的海洋廢棄物「浙江浮標」變成澎湖可享優惠的「漁翁幣」,預計在22日澎湖搖滾音樂節的淨灘活動就會亮相!

在民間團體RE-THINK創辦的海洋廢棄物圖鑑裡,浙江漁標是全臺海岸都很容易撿拾到的塑膠海廢,不易分解的PVC材質,在國外研究中甚至會在海砂的磨蝕下溶出重金屬鉛。這些中國沿岸漁業使用的浮標,原來是用於把網具固定在海面上,但在網具破裂、沈底,大量的浮標因此失去依附,就順著海流來到臺灣,甚至沖繩沙灘上也有它們的蹤跡。「全臺灣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像澎湖一樣撿到這麼多浙江浮標!」在澎湖從事淨灘、海廢創作的工作室O2 Lab海漂實驗室說,遠觀部分區域的沙灘,他們戲稱已是一片「浙江藍」。

今年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在澎湖縣農漁局的經費挹注下,委託O2 Lab海漂實驗室使用澎湖最常見的海廢製作「漁翁幣」。將浙江浮標從中剖半後,把凸起面繪製成有「珍珠奶茶魚」小名的澎湖縣縣魚-玳瑁石斑和臭肚魚,兩種都是澎湖縣的重要魚種。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說,是因為看到小琉球的海灘貨幣而有此想法,考量浮標長約13公分,若當作現金使用、回收的話店家意願不高,所以目前會是讓民眾持有並重覆使用,類似貴賓卡的概念。

目前澎湖已有7、8間店家響應,民眾只要在本週末的淨灘活動撿拾到一定重量,就能獲得限量的「漁翁幣」,持著漁翁幣在特定店家消費就能享有優惠或是小禮物。未來不排除把漁翁幣推廣到本島,讓更多人重視跨境漁具污染的問題。不過,林愛龍也表示,漁翁幣的推廣還需要更多人的響應,因為抵用券的使用機制、店家的串連和繪製漁翁幣都需要人力和資源,團隊也曾想過置入晶片變成悠遊卡,提高實用性,但浮標的材質過於堅硬,切割不易也是改造需要突破的限制。

來自中國沿海漁業使用的浮標,近年已經成為澎湖沙灘上的重大污染,材質不易分解、焚燒時有惡臭,讓地方淨灘團體相當頭痛,這3年O2 Lab海漂實驗室就積極使用這些浮標製作藝術品,希望可以消耗部分的數量。(圖/O2 Lab海漂實驗室提供)

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與O2 Lab海漂實驗室等單位合作,邀請澎湖漁民繪製限量300個漁翁幣,希望透過在地消費優惠鼓勵淨灘,也讓民眾意識到廢棄漁具跨境造成的海洋污染。(圖/海漁基金會提供)

小名「珍珠奶茶魚」的玳瑁石斑是澎湖縣魚,繪製在近年危害澎湖的「另類特產」浙江浮標上,更能顯示漁具污染問題。(圖/海漁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