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植物園「腊葉館」常設展開展 沉浸植物學家製作標本的日常

腊葉館常設展展示各式製作植物標本及分類常用的工具。(攝影/記者陳儷方)

臺北植物園裡除了欽差行臺這處國定古蹟,還有一棟近百年歷史的建物「腊葉館」,這棟建物建於1924年,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內部陳設是濃濃的懷舊氣息,疫情期間進行2樓常設展的更新,以更新穎的展示手法,讓參觀者融入植物標本採集製作與建檔的過程,還能體驗被標本櫃與標本包圍的感覺。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表示,林試所特別蒐集歷史採集用具並展示野外採集過程,以「採集人野帳」漫畫風格呈現標本壓製,以窺視手法呈現標本上臺紙與建檔的過程,同時公開標本進到典藏庫房的珍貴影像;透過訪談與老照片比對,建構研究者熟悉的腊葉館歷史場景,讓曾在腊葉館研究的分類學前輩,重溫腊葉館歷史場景,也讓民眾體驗被標本櫃與標本包圍的感受。

腊葉館原名為臘葉館(「腊」為「臘」的異體字),臘是指曬乾的東西像是臘肉,林試所所長曾彥學解釋,植物標本的製作過程也會經過攝氏65度48小時的烘箱乾燥,但為了與食物的「臘」肉做區別,因此改以「腊(音ㄒㄧˊ)葉館」稱之。

植物園裡的腊葉館常設展更新展示,林試所所長曾彥學歡迎大家參觀。(攝影/記者陳儷方)

曾彥學指出,林試所的植物標本數為全臺最大量,擁有57萬份的標本,包括臺灣原生植物、各年代引進的經濟作物、藥用植物、觀賞植物等,目前都好好地保存在林試所的保育大樓,不在腊葉館這棟建築裡;腊葉館常設展的設計,是要讓民眾了解植物標本的應用與價值,林試所未來也將持續籌劃原生與珍稀植物展覽與推廣活動,認識臺灣原生植物的美,進一步讓原生植物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腊葉館是建於1924年的建築物,已近百年歷史。(攝影/記者陳儷方)

此外,常設展中的「標本研究與重要研究人物區」,是在文化部文化資源司的支持下,對累積近百年的森林與歷史文物文獻展開盤點與累積的成果,闡述標本被製作完成後進行的相關研究,同時紀錄過去曾在林業試驗所腊葉館工作過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軌跡。文資司副司長張惠珠說,整理植物標本相關的文史資料,光是整理資料是非常瑣碎又繁重的工作,尤其有很多資料都是很早期的記錄,整理起來非常不容易。

臺北植物園腊葉館自10月6日起,每周三至周日上午9點30分至下午4點30分開放參觀,例假日休館,儘早來參觀還有好康,開展第一周每日提供限量迷你植物標本製作體驗,還可以蓋印特色標本章。

以不同生長習性的植物手繪線描圖,搭配展示早年各種野外採集工具。(圖片提供/林試所)

以「採集人野帳」漫畫風格,呈現科學家在壓製標本過程中曾發生過的有趣場景。(圖片提供/林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