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百年植物現蹤 印尼珍珠茅僅約1千株、海米面臨生存危機

印尼珍珠茅果實暗紅色、果托鮮紅色,讓它比其他珍珠茅植物顯得更為醒目。(圖片提供/莊孟憲)

莎草科及禾本科植物外型大多貌不驚人,常被歸為「雜草」,實際上所謂「雜草」卻可能是由相當複雜多元的物種組成,其中甚至存在被忽視的珍稀物種。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20年重新發現睽違百餘年、原以為已遭滅絕的莎草科「印尼珍珠茅」;在臺灣棲地僅限新北貢寮龍門沙灘一處的極危物種莎草科「海米」,也與在地居民聯合守護棲地,並採種研究繁殖方式,確保物種延續。

農委會林試所與特生中心2019年啟動方舟計畫調查保種,4年來藉由方舟計畫完成34種莎草科植物活體種原蒐集及保存,對禾本科植物也完成32種活體種原蒐集保存。林試所台北植物園即日起於南門町三二三,以「平凡中的不平凡─莎草與禾本科植物特展」,展出其中30種物種,讓國人認識這些外貌可能平凡,細看卻各具特色的植物。

「平凡中的不平凡─莎草與禾本科植物特展」於台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展出,展期至10月2日。(圖片提供/林試所)

特展展出禾本科的臺灣虎尾草莖桿及葉子線條相當具有美感,具有開發景觀應用潛力。(圖片提供/特生中心;攝影/黃朝卿)

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表示,人類文明最早使用的紙張「莎草紙」即是莎草科植物製成,糧食作物的水稻、小麥、玉米都是禾本科植物,近年景觀界又有一股「觀賞草」熱潮,無論是就景觀、環境乃至碳匯的角度,這些植物都相當具特色及重要性,「小草其實並不小,影響人類文明發展及環境。」

佛里神父初發現 印尼珍珠茅靠萬綠叢中數點紅吸睛

印尼珍珠茅在1914年,曾由傳道士兼植物物學家佛里神父在屏東萬金首次採集,但此後百餘年臺灣再無人得見,原以為已經滅絕,特生中心2020年前往屏東牡丹鄉地方級國家重要濕地東源濕地調查時,才意外再次發現。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黃朝卿表示,印尼珍珠茅外型與一般陸生珍珠茅、輪葉珍珠茅很像,當時他們沿著環湖小徑才走十幾公尺,便發現濕地中暗紅果實、鮮紅色果托的植物很特別,經採集比對,確認是消失已久的印尼珍珠茅。

黃朝卿指出,輪葉珍珠茅、光果珍株茅等植物基盤多呈盤狀、比較小,且可見3道裂紋,印尼珍珠茅的特點就在碗狀、鮮紅色的果托基盤,但因壓製成的標本資料顏色不明顯,容易成為實物辨識上的盲點。

印尼珍珠茅在野地的植株外觀。(圖片提供/特生中心;攝影/黃朝卿)

印尼珍珠茅原為區域滅絕物種(Regional Extinction,RE),重新發現後,特生中心已在2021年於國際期刊《Taiwania》將瀕危等級更新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黃朝卿說,印尼珍珠茅在臺灣僅東源濕地一個野外棲地,粗估族群數量約1千株;特生中心當時調查也發現在地社區早已知道這個植物,只是誤認為另一種莎草科植物紅鞘薹。

協助東源濕地提報為國家重要濕地的蛙趣自然生態顧問公司負責人莊孟憲表示,東源濕地位於牡丹水庫集水區,早期排灣族人在此種稻,水庫興建後為了保護水源,推動休耕轉植野薑花,居民近年組織解說隊帶領生態導覽遊程,因此曾盤點濕地可介紹物種,實際上除了特生中心發現的印尼珍珠茅,濕地也有臺灣特有種水社柳,應該還有更多物種等待發現。

東源濕地是印尼珍珠茅在臺灣唯一棲地。(圖片提供/莊孟憲)

海米差點因海岸整飭滅絕 在地居民自發巡護棲地

瀕危等級列為極危(CR)的「海米」在1924、1953及2015年都有採集標本紀錄,但其野外棲地除了離島馬祖,臺灣本島僅見於東北角的新北貢寮的龍門沙灘。然而龍門沙灘因過去曾掩埋土方廢棄物,遭監察院糾正,公共工程委員會2020年於是規劃以挖土機「快篩」方式清除沙灘下的廢棄物,但是龍門沙灘除了海米,還有列當、厚葉牽牛、基隆蠅子草、濱旋花等6、7種名列植物紅皮書物種,大規模的清理擾動恐讓珍貴生態付之一炬,引起在地居民注意。

貢寮區居民過去有維護重要棲地和禾水梯田的經驗,知道沙灘有海米等珍貴物種,即與在地龍門里民展開海米保育行動,經與政府協商,獲得工程暫緩共識。貢寮居民林紋翠表示,龍門里民認識海米在臺灣僅有此一處棲地,將守護這個物種視為自己的責任,因此組織巡守隊,自發守護海米在內紅皮書物種,並清除外來種確保原生物種棲地;她說,居民不確定海米等物種經過大規模環境擾動後能否再長回來,因此傾向維持現狀。

貢寮龍門沙灘僅存的「海米」。(圖片提供/林試所)

目前龍門沙灘海米僅剩80平方公尺、2平方公尺2處族群,岌岌可危,林試所及特生中心方舟計畫因此啟動保種,林試所助理研究員伍淑惠表示,海米以枝條扦插繁殖沒問題,但海米是分布日本、韓國、中國等地溫帶植物,臺灣是其分布最南界,可能經由海漂來臺,種子有厚厚的海綿構造,海綿之內還有硬殼,她嘗試以磨薄硬殼方式突破發芽問題,但種子長成小苗到某個階段卻直接死亡,推測是因苗圃栽培缺乏能與海米根系共生的菌根菌所致,尚待克服。

此外,研究團隊2020年野外採種採到70粒種子,但之後逐年減少,今年可能受到春雨影響授粉不佳,甚至只採到1類種子,海米的野外族群狀況仍讓團隊非常擔憂。

海米近照。(圖片提供/林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