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樹癌、守國寶!「綠色奧斯卡」永續臺灣推手 用執法、科學、保育與扎根護山林

陳建名找到褐根病病原菌拮抗物質做成乳劑,以注射樹木方式進行防治。(圖片提供/特生中心)

農委會林務局日前表揚有綠色奧斯卡之稱的「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其中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員陳建名為素有樹癌之稱的「褐根病」研究非農藥防治方法,並開發不用牛樟的牛樟芝培養技術,降低臺灣特有種牛樟盜伐風險;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將僅剩200多尾、近乎滅絕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以20餘年時間復育上萬尾,對臺灣林業及自然生態貢獻卓著,因而獲獎。

林務局20日舉行111年度「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表揚15位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與3組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團體。今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共有47件推薦、創下新高,競爭激烈,獲獎有功人士包含來自公部門人員、研究機構學者、民間專家及社區夥伴,均長期耕耘臺灣林業及生態保育工作。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從永續的角度看林業,林地對生態環境、水土保持甚至碳匯的貢獻遠超過農業部門5千億元的產值,2050年臺灣要淨零碳排,沒有森林的碳匯做不到碳中和,未來要提高木材自給率達5%,疏伐利用18萬公頃竹林地,也要盤點公布200萬公頃林地的生態功能,避免受重大開發案影響,期待得獎者未來持續提供農委會政策建議。

農委會林務局20日舉行111年度「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圖片提供/林務局)

褐根病防治3個月現生機 牛樟芝培育技術減盜伐

陳建名是第33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長期致力臺灣野生菇菌資源調查研究,累計發表臺灣野生菇菌新種7種及新紀錄種49種。褐根病是真菌性病害,除了導致樹木根部腐朽,病原菌也會隨維管束向上移動,造成樹木枯萎,染病植株還會產生子實體,讓病原菌孢子隨風傳播。

陳建名表示,褐根病在臺發生將近有90年歷史,過去被認為無法醫治,罹病樹木見一棵砍一棵,但現在已知病原菌無法在土壤中生存,必定得在土中殘根上;他找到病原菌拮抗物質做成乳劑,以注射樹木方式進行防治,「侷限樹根中滅菌效果特別好,也不汙染土壤」,成本只要5千到1萬元,不必砍樹,3個月就可看到樹木長出新芽,代表根部已經恢復功能。

牛樟是臺灣特有樹種,牛樟芝則是專門生長於此樹種的真菌,可作藥用,但因純粹自牛樟所生產的牛樟芝數量稀少,價格高昂,每兩可賣到8千元,也進而使牛樟容易有遭盜伐風險,陳建名另開發出可從福杉或香樟上分離出牛樟芝子實體的技術,有助生產牛樟芝,減少牛樟盜伐風險。

復育櫻花鉤吻鮭投入20多年 培育種魚更復原生態環境

櫻花鉤吻鮭是溫帶魚類,但因竟然存在亞熱帶的臺灣,而受到全世界科學家重視。然而臺灣的櫻花鉤吻鮭在民國80年代卻一度剩下200多尾,瀕臨滅絕,廖林彥88年進入雪霸國家公園服務便投入復育,在「種原庫」培育1萬至1.5萬尾種魚,並放流高山溪流野外棲地,讓臺灣櫻花鉤吻鮭族群在109年達到1萬2,587尾新新高紀錄,野外棲地也從1條溪流增加到9條溪流。

廖林彥表示,復育櫻花鉤吻鮭之外,雪霸國家公園更全面作保育,「退壩還水於河」,拆除了5座攔砂壩,讓鮭魚得以上溯,進而使棲息地生態更具多樣性;「退耕還田於林」,94年以土地徵收法規徵收8.1公頃私有土地,不做建設只種樹,迄今已種了50萬棵樹,讓鮭魚能生長在完整的生態系中;並成立5支泰雅巡守隊,讓近3百位部落族人一起巡守祖先留下的櫻花鉤吻鮭資產。

雪霸國家公園復育櫻花鉤吻鮭有成。(圖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臉書專頁)

 

【111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名單】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張鈞翔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葉子誠

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第二大隊第三隊技正趙青松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八大隊大隊長梁家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王松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兼組長陳建名

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主任廖林彥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張惠東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名譽理事長郭城孟

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洪粹然

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研究調查員阮錦松

中華電信公司宜蘭營運處專員吳永華

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造協會總幹事張慧芬

 

【111年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獎得獎單位】

台灣永續聯盟

後龍動物醫院

社團法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