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海溫度熱翻 3年來罕見沒有颱風 南北部珊瑚陷廣泛白化危機

適合珊瑚生長的海溫為20℃至28℃,高溫會導致珊瑚白化,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珊瑚死亡。(圖片提供/海保署)

臺灣將近3年來沒有颱風真正登陸,路過臺灣的颱風數量也很少,沒有颱風降雨為海洋降溫,讓臺灣周邊珊瑚面臨廣泛的白化危機,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表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珊瑚礁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南部海域接下來的1至8周進入2級警戒,北部海域進入1級警戒,若再無颱風降雨為海洋降溫,恐會發生嚴重且廣泛的珊瑚白化。

分級警戒是NOAA依據衛星遙測海洋表面水溫所計算的熱壓力,來評估珊瑚白化的風險,1級警戒是指可能發生明顯的白化事件,2級警戒是指可能有嚴重的珊糊白化或死亡。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表示,根據海保署實地監測結果,珊瑚白化程度並未達NOAA珊瑚礁觀測資料所顯示如此嚴重的地步,目前在海保署監測中的30處點位中,東部發現比較嚴重的珊瑚白化情形,白化最高程度為40%面積有稍微白化情形發生。

臺灣海域的珊瑚2年前也曾因為海水溫度過高,出現大白化現象,吳龍靜說,當時情況比今年還嚴重,「我們現在是還沒達到大規模白化的程度」,去年情況好轉,今年則又出現警訊,「這種大規模白化在全球範圍內是周期性地出現,只是最近出現得比較頻繁,是一種警訊」,澳洲大堡礁也面臨大規模珊瑚白化問題。

吳龍靜指出,全球氣候暖化所造成的海洋熱浪是全球珊瑚所面臨最急迫的威脅,也是導致造礁珊瑚大量減少及白化的主因,珊瑚白化不代表珊瑚死亡,而是珊瑚瀕臨死亡危險,如果環境沒有改善而持續惡化,珊瑚就會死亡。

珊瑚白化不代表珊瑚死亡,而是珊瑚瀕臨死亡危險,如果環境沒有改善而持續惡化,珊瑚就會死亡。(圖片提供/海保署)

「臺灣近3年來幾乎沒有颱風過來,深層溫度較低的海水無法抬升,容易造成珊瑚因海水持續高溫而產生白化現象」,吳龍靜說,如果未來沒有颱風降雨為海洋降溫,恐怕會出現珊瑚廣泛白化的現象,但如果有颱風來擾動海水,根據以往經驗,部分地區白化的現象就可望獲得復原。

海保署從去年起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針對臺灣本島及離島共計30個地點進行珊瑚監測調查,目前已完成北部、東北部、東部、南部、綠島、蘭嶼等20處的調查,大部地點僅有零星珊瑚出現白化,主要出現於2公尺以淺(水深2公尺以內)的海域,因溫度較高、光線較強,且人為活動干擾較多;東部基翬(臺東縣成功鎮)3公尺以淺,有較多珊瑚呈現輕度白化,部分熱敏感種類,例如列孔珊瑚呈現中度白化,南部後壁湖及出水口也有珊瑚群體白化。

吳龍靜出,NOAA全球海溫預測持續上升趨勢,他們也對臺灣周邊海域提出警訊,全臺溫度升高,但因各地海流情況不同,海溫上升情形存在差異,臺灣南方、西南方海域海水溫度,夏天飆高到接近30℃,造成極大的珊瑚白化壓力;目前海保署監測中的30處點位中,在東部發現比較嚴重的珊瑚白化情形,白化最高程度為40%面積有稍微白化情形發生。

吳龍靜指出,適合珊瑚生長的水溫約在20℃至28℃,但目前臺灣周邊海域海水溫度超過這個區間,對珊瑚是很大的威脅,海水溫度上升對全球都是很大的挑戰,只有節能減碳來抑制全球溫度上升,才能降低珊瑚白化發生的機會。

人力很難有效介入珊瑚因海水溫度上升而白化的過程,吳龍靜表示,大家應該重視氣候暖化帶來的各種問題,海保署會持續推動臺灣珊瑚保育,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臺灣大學等單位合作珊瑚監測,持續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合作進行珊瑚移植。

以及補助新北市政府執行「卯澳灣珊瑚移植計畫」,並透過「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鼓勵民間團體參與珊瑚監測,今年起也擴大「珊瑚保育在地參與推動計畫」,與6個澎湖在地團體與潛水業者共同執行珊瑚公民科學調查、復育與教育推廣,希望制定整體性監測與復育策略,保護臺灣周邊海域珊瑚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