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魚目混珠 臺灣茶葉須有溯源資訊 一旦查獲冒充將公布名單

農委會將,將溯源制度導入國產茶葉,避免不肖業者以低價進口茶混充優質國產茶銷售。木柵為鐵觀音的重要產區。(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

臺灣國產茶品質好身價高,常遭低價進口茶混充冒用名號,農委會出手管理亂象,今(15)日預告《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草案,將溯源制度導入國產茶葉,避免不肖業者以低價進口茶混充優質國產茶銷售,保障消費者及茶農權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查獲混充茶將公布業者名單,讓消費者不再買到混充臺灣茶的茶葉。

陳吉仲表示,國產茶品質好,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帶動國產茶身價高,但市面上卻有境外茶冒充國產茶出售,欺騙消費者,也影響茶農權益,由於茶業改良場已有茶葉產地鑑別技術可以檢測是否為混充茶,因此未來市售國產茶產品須有農產品追溯條碼(QR Code)、產銷履歷、有機標章三種其中之一,才能在產品標示上標示「臺灣」。

根據農糧署擬定《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草案,茶葉產品包裝除應依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進行標示外,如果產地標示為「臺灣」者,則需再提供國產茶產品追溯條碼(QR Code)、產銷履歷或有機標章等三者其中之一的溯源資訊。

有機標章農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的產銷資訊均有充分揭露,如果國產茶葉沒有有機標章,也沒有加入產銷履歷,仍可透過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系統來證明產品產地,將國產茶納入應登錄溯源資訊的農產品後,對消費者購買國產茶更有保障,只要掃描QR Code就能確認產地是否為臺灣,不致於花大錢買到混充其他產地的茶葉。

草案要求從事國產茶葉經營者,應在今年12月31日前依規定完成溯源資訊登錄及標示,農糧署副組長蘇登照表示,確實有部分產品布點通路較廣的業者反映,擔心來不及回收已在架上販售產品並貼上可溯源的QR code,希望農糧署多給一些時間因應,業者可利用預告期30天的時間向農糧署反應意見,農糧署會視產業因應情況,不排除以設定緩衝期或輔導期的方式讓業者有時間可以回收貼標或出清茶葉庫存。

《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規範對象為「原產地為我國的茶葉」,茶葉的定義為「以茶樹學名為 Camellia sinensis L.,所生產之茶菁依加工程序製成之成品,茶菁則是指「自茶樹取下之新鮮枝葉」。

蘇登照表示,未來消費者在通路購買標榜原產地為臺灣的茶葉,可以先確認是否有三種溯源資訊之一,但如果茶葉產地標示為「臺灣及越南」,或「臺灣及斯里蘭卡」等這類產地不只臺灣一處的茶葉產品,或果粒茶、花茶等,這些產品包裝上就不需要有臺灣農產品溯源資訊了。

蘇登照指出,法規上路後,農糧署將制定抽查時間、件數、頻率,與衛福部合作,比照農藥殘留抽查規定,不定期或是依風險高低找出潛在違規對象,安排抽查。依據《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草案,未依規定辦理溯源登錄及標示,或登錄或標示不全、不實者,開罰6千元至3萬元罰鍰;被農糧署派員查獲違規者,可裁罰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