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傳承百年米種「吉野1號」 臺灣65%良質米繼承其血緣

花蓮農改場場慶在吉野1號米獻穀田進行敬天祈福儀式,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代表敬獻吉野1號米。(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吉野1號」米在日治時期曾是敬獻日本天皇御用米種,因此有「天皇米」之稱,但其身世成謎,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臺灣農業歷史學家范雅鈞合作,耗時11個月蒐羅史料並訪問耆老,考察米種身世,出版《吉野1號米》專書,今(27)日結合花蓮場83周年場慶正式發表。考察證實吉野1號是臺灣迄今唯一栽培超過百年米種,國內歷年良質米品種中超過65%具有其血緣。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出席花蓮農改場場慶表示,他念大學、研究所時曾花很多時間了解日治時代所有農業投資,從地籍、植樹到水庫的規劃,也包括引進蓬萊米種植使臺灣稻米產量增加等。農業是與在地歷史、地理及文化互相連結的,出版專書讓國人認識吉野1號的故事,就是最佳的食農教育。

花蓮農改場秘書宣大平介紹《吉野1號米》內容表示,吉野1號育種者傳言是日治時代吉野移民村(花蓮吉安舊名)日本移民青木繁,《吉野1號米》考察吉野1號1919年即在臺種植成功,青木繁出生1913年,不可能6歲就種出時稱「青木種」的吉野1號,推測是其父親青木彥辰所帶來臺的故鄉米種。

臺灣第一個雜交育種育成蓬萊米是1936年的「臺中65號」,吉野1號雖然最遲在1919年即試種成功,在臺種植時間超過百年,卻因非當時農事改良場正式育種推廣品種,相關歷史因此被忽略遺忘。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出席花蓮農改場場慶及《吉野1號米》新書發表,來到花蓮場內吉野1號米獻穀田,進行敬天祈福儀式。(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以往水稻界育種提到遺傳背景,常會上溯到「臺中65號」的血緣,吉野1號在民國時代持續種植,因它具有優良食味口感,分析發現臺灣許多重要水稻品種也都有吉野1號血緣,包括1980年代至1998年全臺種植最多的「臺農67號」,1999年至2005年市占率最高的「臺稉8號」,2006年至今栽種最廣的「臺南11號」,以及「臺稉16號」、「臺中192號」、「臺稉2號」等。

宣大平表示,在歷年良質米、優良水稻推廣品種及最新命名35個品種中,具「臺中65號」血緣有31種,有吉野1號血緣23種,在35個品種中占比超過65%。

吉野1號曾是獻給天皇的優良米種,1928年花蓮港廳將敬獻天皇剩餘米交給台中酒工場嘗試釀酒,也曾被評為「全島酒造最適米」。由於其心腹白較大,精米時間較短,製麴表現理想,製成清酒佳良芳香,接近吟釀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