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船員岸上生活設施改善覆蓋率明年達9成 漁業署提供漁船資訊預查工作環境

漁業署在外籍船員比較多的漁港設置岸上沐浴、休憩、祈禱空間,改善外籍船員生活環境。(攝影/記者陳儷方)

外籍船員成為漁業重要的勞動力來源,農委會漁業署近年來逐步改善外籍船員的工作環境,目前已在全國設置29處港邊盥洗室,讓外籍船員上岸後可以洗上舒服的熱水澡,今年年底前還會增設3處盥洗設施,漁業署代理署長張致盛20日表示,目前服務外籍船員的覆蓋率約6成,明年服務覆蓋率可達9成,希望外籍船員能安心地在臺工作,一起為臺灣漁業打拚。

國內目前境內聘僱的外籍船員人數有6,995人,主要從事沿近海漁業,通常住宿在船上,但生活起居如果都在船上,既不方便也不舒服,以往外籍船員冬天還要洗冷水澡的事實,更是令人不忍,因此漁業署自109年起陸續規劃設置友善外籍船員的硬體設施,最重要的設備改善就是可以好好洗個熱水澡的盥洗室。

在外籍船員人數較多的25個漁港,包括八斗子、淡水第二、深澳、南方澳、新港、永安、前鎮、旗津、東港等漁港,漁業署已設有29處盥洗室,下半年還會再增加3處;另外,臺灣漁船聘僱的外籍船員主要來自印尼,多數信奉伊斯蘭教,目前已在八斗子、淡水第二、深澳、東港、南方澳、馬公等11處漁港,設置14個祈禱室,讓船員可以進行宗教儀式,安頓心靈。

將軍漁港盥洗室。(圖片提供/漁業署)

漁港設置祈禱室,提供外籍船員進行信仰儀式場所。(圖片提供/漁業署)

漁業署也提供數位資訊服務,「外籍船員互動服務平臺」以中文、英文、印尼、菲律賓及越南語等5種語言,提供漁港生活地圖及資訊,漁港周邊的商店、賣場、診所、盥洗室、休憩處所等位置,一目了然。

此外,漁業署未來將把聘僱外籍船員的漁船資訊,包括中英文船名、總噸位、漁船長寬及船員人數、船上設備,例如是否有淋浴設備、熱水器、海水淡化設備、RO濾水系統、電視、Wi-Fi、冰箱、洗衣機等資訊及現況照片,開放查詢,沿近海及遠洋漁船的資訊都會揭露,這項資訊服務預計1年內上線。張致盛說明,出門旅行前都會先預查飯店設備,這項服務的發想便是由此而來,希望外籍船員在來臺工作前先認識工作的漁船及環境,船員的家人可查看這些資訊,也會比較放心。

揭露漁船各項設備資訊。(圖片提供/漁業署)

貢寮區漁會總幹事林麗美表示,澳底漁港既有建物的空間有限,後來協調把平時漁民聚會泡茶的部分空間,讓出來給外籍船員使用,改成設有軟墊及地毯的祈禱室,有沙發座椅、茶几的休憩空間,外籍船員可以在此處泡茶、喝咖啡、聚餐,還有圖書資源可以看書,並有淋浴式的盥洗室。林麗美說,每次經過這裡,經常聽到從休憩室裡傳來歡樂的笑聲,外籍船員開心,她也覺得開心。

漁業署負責前端設備的建置,當地漁會負責維護,但日常管理的部分交給外籍船員自己最適合,與貢寮區漁會合作,改善外籍船員生活環境的天主教耶穌會台北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專員李正新表示,透過與船員溝通,了解並提供他們生活所需的協助,協調外籍船員管理並維護環境,現在休憩中心已「打理得非常乾淨」。

李正新指出,2年多前開始,新事服務中心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與漁業署同仁,逐一檢視北海岸漁現有閒置空間並加以利用,有感提升港邊設施的改善,看到政府的實際行動,新事及其他NGO夥伴們都給予支持,雖然現在還有很多漁港的設施尚未到位,但相信未來會持續改善,下一階段的目標是架構每個漁港的醫療諮詢及求助網絡,希望外籍船員的人權在臺灣能真正獲得尊重。

漁港附近的生活地圖,方便人生地不熟的外籍船員查找。(圖片提供/漁業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