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三芝一家澳洲龍蝦養殖場爆出螯蝦瘟疫情,由於螯蝦瘟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表列應通報疾病,新北動保處立即至該場進行移動管制、疫情調查及消毒作業,以防止螯蝦瘟向外傳播,防止疫情擴散,動保處也清查這場案例場周邊半徑3公里內是否還有其他水產養殖業者,發現只有1家鱘龍魚養殖場,不是螯蝦瘟感染的對象。
根據新北動保處的初步疫情調查,這名朱姓業者的澳洲龍蝦是向屏東九如一家養殖場購入飼養,現在只養到5、6公分大小,距離可上市的尺寸還差很多,朱姓業者表示才剛養就發生這種事,覺得傷心,想放棄了。朱姓業者是向他人承租廢棄漁塭,面積約800坪,有2個養殖池,一個還在修繕,一個放養2萬2千多隻澳洲龍蝦,發病後已死亡3千隻,剩1萬9千隻澳洲龍蝦已被移動管制。
螯蝦瘟又稱為小龍蝦瘟疫,是一種黴菌感染,為OIE表列應通報疾病,常見症狀為腹甲、腹足關節等處呈現局部白斑,腹部或足關節變色為棕黑色,感染末期會出現畏光與麻痺等行為異常症狀。朱姓業者就是發現池裡的澳洲龍蝦其蝦螫斷裂、不明原因陸續死亡,把檢體送到家衛所檢驗,確診為螯蝦瘟。
新北動保處指出,國内大約6年前曾爆發螯蝦瘟疫情,彰化、苗栗及屏東皆有發生過螯蝦瘟疫情,境外如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和日本也有發生過疫情。螯蝦瘟只對螯蝦發病,對白蝦、泰國蝦沒有影響,且目前也無有效治療方法。
新北市政府已通知屏東縣政府,感染螯蝦瘟的澳洲龍蝦來源是屏東縣九如鄉,需進行疫情溯源調查。不過,黴菌感染的疫病與溫度有很大的關係,家衛所分析,這種名為Aphanomyces astaci的水中黴菌的適存氣溫為5℃至40℃,在5℃至20℃的環境下會活得很好,就像一般黴菌一樣偏好低溫,現在淡水氣溫已經下降許多,黴菌正好活躍,推測因此才讓養殖的澳洲龍蝦死於螯蝦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