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推新一波對臺措施搶農業人才 陳吉仲:慘痛教訓殷鑑不遠

中國國台辦發布新一波對臺措施,開放項目包括農作物種植及畜產漁產養殖,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提醒,過去的慘痛教訓多,殷鑑不遠。(攝影/記者陳儷方)

中國國台辦發布新一波對臺措施,開放直接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行業別從24項擴展至122項,其中包括臺灣極具發展優勢的蔬菜、水果、園藝作物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6)日表示,中國已陸續推出過好幾波的惠臺措施,尤其是針對農業的部分,有許多慘痛的教訓,實是殷鑑不遠,臺灣農業應該放眼全球,而不是倚賴中國單一市場。

陳吉仲今出席「2021科技農企業菁創獎頒獎典禮」會後受訪時,回應國台辦的新一波對臺措施,以過往經驗提醒國內的農企業及農民宜謹慎看待。

根據國台辦「台灣居民個體工商戶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開放行業清單」,穀物、蔬菜食用菌及園藝作物、水果、堅果、香料、中藥材種植、牲畜及水產飼養,農漁產品加工等,臺灣居民個體工商戶的組成形式限於個人經營。

陳吉仲指出,之前中國說要買我們的石斑魚,但後來卻導致我們產銷出問題,而且中國的檢疫措施不按照國際規範,暫停鳳梨、蓮霧、釋迦的輸銷後也拒絕與我在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的平臺上對話,面對中國招手投資農漁畜的生產,「我們要特別謹慎」,臺灣的農業生產技術非常強,農業發展應該放眼全球而不是倚賴中國單一市場,相關訊息農委會會跟農漁業工作者講清楚。

開放可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行業別中,有蔬果及園藝作物的種植,對照多年來臺灣的農作物品種外流至中國的情形,令人擔心中國此舉是否就是在搶臺灣的農業技術與農業人才,以圖未來不必再跟臺灣買水果?

陳吉仲對此表示,對於中國能否尊重智慧財產權,「我們會打問號」,至於中國的新政策的背後是否隱藏滿足自己國內糧食需求的目的,他說,若能透過兩岸農業合作平臺,談妥品種權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可以達到互蒙其利的成果,中國當前應該針對我方提出的幾項議題做出面正回應,後面其他議題都可以繼續坐下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