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籲杜絕不當飼養才能避免犬隻傷人 農委會半年內公告「飼主責任指引」

被長期栓鍊的犬隻,攻擊人類的機率是非被鍊犬的3倍(圖片提供/台灣動社)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國外許多研究發現,犬隻攻擊人與不當飼養有關,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證實,被鍊犬攻擊人類的機率是非被鍊犬的2.8倍,小孩是被鍊犬常攻擊的對象,長期被囚禁動物因缺乏社會化而易有攻擊行為,呼籲農委會應儘速公告飼養犬貓的「飼主責任指引」,要求落實飼主與寵物犬貓互動的責任,杜絕不當飼養,防止犬傷人案件發生。

屏東春日鄉日前發生比特犬咬死3歲幼童悲劇,意外發生後,各界對於幼童家長與比特犬飼主責任多所討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今(10)日與立法委員吳思瑤、蔣萬安、洪孟楷、陳亭妃聯合召開記者會,公布動保團體長年調查不當飼養犬隻影像,要求農委會正視不當飼養犬隻造成人犬衝突與傷害的事實,並呼籲儘速制定「飼主責任指引」。

現場參與記者會的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已草擬飼主責任的飼養指引,最近正在結案中,很快就會定版,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公告,指引出爐後 ,至少可讓飼主或未來飼主知道如何照顧家犬,不論看家、看工廠、看果園的工作犬,還是寵物犬,希望透過飼主責任指引的遵循,降低人犬衝突不幸事件發生的風險。

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以鐵鍊長期拴綁犬隻,或是將犬隻長期關籠囚禁飼養,動物缺乏正常的社會化互動,導致長期焦慮、恐懼,甚至因為無法逃離威脅、危險而引發攻擊行為,美國獸醫協會(AVMA)「犬隻攻擊與人犬互動專案組」曾指出,狗的社會化與行為健康,是決定會不會咬人的原因,拴鍊犬隻更容易引發咬人行為,因此建議飼主,「絕對不要長期拴鍊住你的狗,這會造成牠們的侵略性。」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指出,協會長年接獲民眾檢舉不當飼養,統計近5年接獲2,800件個案,飼主長期關籠有614件、長期拴綁有690件,兩者合計占全部通報案件46%,縣市政府對於不當飼養案件常是消極以對。

姜怡如舉例,歐美等國對於飼養犬隻法規,都會規定要提供戶外活動或運動機會,美國德州規定24小時內的拴綁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英國規定要提供飼養犬隻所需運動,1天至少1次,瑞士規定被鍊繩犬隻每日至少要有5小時自由活動時間,德國農業部正在研擬修法要求飼主1天要遛狗2次,合計超過1小時,新加坡規定飼主要提供寵物頻繁的運動與互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