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魚更給釣竿,工研院科技護農

工研院挺農不遺餘力,連續10年舉辦桶柑義賣活動,照顧社服機構。

文/豐年社整合行銷傳播製作

氣候變遷、出口受阻……在臺灣農業挑戰不斷的時刻,農民總因各種生產上的不預期,深受其害,幸好此時總能看到工研院化身為農業科技守護神,以技術關懷臺灣在地數十萬農民,不但穩定產銷平衡,也善用科技力,為農民解決各種轉型上的疑難雜症。

日燒預警,用科技補強老經驗

工研院副總營運長何大安表示,作為臺灣產業好夥伴,工研院長期與農民站在一起,不僅給魚也提供釣竿。在農民銷售需要幫忙時,工研院「受人以魚」,購買1,260箱鳳梨贈送全院7000多名員工;面對農業轉型需求,工研院也「授人以漁」,以科技研發專長,加快農業升級。

工研院購買1,260箱鳳梨贈送院內七千多位同仁,以實際行動相挺農民。

以柑橘為例,熾烈的艷陽容易導致柑橘表皮燒傷,過去農民多依靠經驗判斷日燒防治時機,但近年氣候變遷,珍貴的老經驗也不再總是靈驗。因此,工研院與農試所合作,建置「柑橘日燒預警系統」,可在大量日燒發生7天前發出警告,讓果農能有充裕時間進行防治作業,穩定收成品質與產量。

工研院與農試所合作開發的「柑橘日燒預警系統」,示警農友及早防治。

此外,臺灣農業面臨高齡化、缺工問題,需要開發兼具提高生產效能與減少人力負擔的設備。例如臺灣仔牛畜舍仍以人工方式清潔,相當耗費人力。工研院與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為此研發出「仔牛畜舍地板清潔機器人」,還因應臺灣潮濕環境,多了吹風乾燥及消毒功能,並內建無線網路等設備,讓業者能遠端監控,節省成本。

工研院「仔牛畜舍地板清潔機器人」適用於畜舍網狀地板清潔,且多了吹風乾燥功能,更適合臺灣潮濕的環境。

開拓外銷,用AI打入國際供應鏈

除了技術面的改善,工研院也協助開拓臺灣農產品外銷通路。

國際認證是產品行銷全球的必要條件,但因各國認證程序不一,農漁民常因所需資料繁瑣、不熟悉申請流程,或疫情造成的遠端稽核不易,導致須重新驗證,錯失商機。工研院運用了AI人工智慧分析及區塊鏈技術,開發「智慧國際預認證創新服務」(beCert),協助臺灣水產養殖業龍頭——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取得全臺首張BAP認證,國內最大香蕉集銷中心藝隆農產也在半年內快速取得GGAP認證,獲日本指定為2020東京奧運選手村供餐,成功打入國際供應鏈。

工研院運用AI人工智慧分析及區塊鏈技術,協助臺灣農漁產取得國際認證。

同時,工研院也用科技支持公益,輔導新竹在地果農以低農藥方式友善耕作,為生態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工研院並攜手企業,連續十年舉辦公益桶柑義賣活動,累積捐贈近300萬元善款,照顧社福機構達140餘次。而今年4月底農產品外銷受阻,工研院也購買21,000斤鳳梨,協助穩定產銷平衡。農糧署署長胡忠一於25日特頒贈獎座與獎狀,感謝工研院力挺臺灣水果、支持農業。

未來工研院仍會秉持「用愛心作公益,讓臺灣更美麗」的精神,持續對人與環境的關懷,以科技研發守護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