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優質農地都劃入城鄉發展區 陳吉仲宣示保障農業發展區收益

農業試驗所今日舉辦「2021農業生態系服務研討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受邀專題演講。(攝影/游昇俯)

縣市國土計畫4月底已公告施行日期,國土計畫法「國土功能分區圖」即將4年後上路,為保障農地農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5)日表示,農委會政策要保證農業發展區收益,比城鄉發展區更高,一塊3千萬元土地,農委會要讓這塊地使用30年,農民在對地給付、農保及農民職災保險等的收益超過3千萬元,否則很難劃為農業發展區。

著手農地政策白皮書  兼顧生產與生態價值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今日舉辦「2021農業生態系服務研討會」,陳吉仲受邀專題演講「建構臺灣農業生態與農地利用體系」。縣市國土計畫公告後,農委會正著手訂定「農地政策白皮書」,將結合農糧農作與空間概念,讓國內81萬公頃農地規劃,看量也看區位。

陳吉仲指出,臺灣農地價格是世界最高,土地數量逐年減少,品質還受到工業經濟發展影響,「國土功能分區圖」即將上路,有部分縣市將宜農土地劃為城鄉發展區,貧瘠土地卻劃到最適合農業發展、農用比例最高的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土地;因為經濟價值考量,農民也多希望自己的土地被劃入城鄉發展區,農委會要祭出政策,保證農業發展區的收益。

農地不僅有生產功能,還具生態服務價值,農委會提供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等補償。陳吉仲說,農委會維護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做農業生產,同時產生生態系功能,例如水稻栽培;40幾萬公頃山坡地保育區,可透過林下經濟,保護生態系同時產生農業價值;也有生產農業兼顧生態系功能,如南投中寮種植香蕉兼保育石虎。農委會給予生態服務補償經費明年預計達140億元。

生態服務補償過百億  續尋經費擴大給付

不過,對地綠色環境給付只有以我國加入WTO以前、民國83至92年為基期年,這十年中種植水稻或契約蔗作登記有案者可以參與,現況還存在一條農路右邊種稻,領環境基本給付一年兩期作1萬元,左邊同樣種稻,卻因是非基期年土地無法領取對地給付的情形;陳吉仲說,國內還有2、30萬公頃非基期年土地,因納入對地給付將需增加一年40億元預算,農委會將再尋找合適經費,希望明年或後年可以打破基期年制度。

陳吉仲指出,過去台糖土地平地造林被討論是否「種光電」,經林務局、特生中心盤點,發現成林後具有生態功能,有些同時有農業生產功能,因此農委會主張1萬2千公頃平地造林透過給予環境給付保留,要做使用只能做農業生產使用;他說,不只平地造林,屏東潮州有伏流水,以破千公頃台糖土地平地造林的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可引進伏流水經營成濕地,給予一筆給付,濕地具有碳匯功能,未來民眾參訪等,都可以享受到其生態服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