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出現肉聲果不是水分多 農試所電阻判讀技術助選別

鳳梨可以辨識出肉聲果、鼓聲果差異,有助加工、貿易業者做品質管理。(圖片提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鳳梨可以辨識出肉聲果、鼓聲果差異,有助加工、貿易業者做品質管理。(圖片提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鳳梨因為栽培方式、氣候條件不同,會出現較不耐貯放的「肉聲果」果品,須仰賴有經驗農民以熱熔膠條等工具敲打、聽聲音差異辨別,但人工辨識可能有主觀誤判,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開發出利用果品電阻判讀鼓聲、肉聲果品的裝置,可提升判讀準確性,已取得國內新型專利,現正技轉國內農民、業者應用。

農試所表示,根據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鳳梨年產量超過43萬噸,以每顆重1.5公斤估算約有2,860萬顆,各地區集貨場需由有經驗的工作人員一一敲擊選別。

以手指或膠條軟棒輕彈鳳梨,聲音清響的為鼓聲果,肉質細緻且可貯放一周以上;但若聲音悶沉類似彈手臂為肉聲果,果肉多汁低酸,纖維稍粗,貯放2、3天就可能變質。

鳳梨出現鼓聲、肉聲的果品差異,過去以為是水分多寡的差異,但農試所研究發現,應是氣候變化太大導致鳳梨果肉細胞組織破裂,水分溢出,才會產生果肉色澤近似水浸狀的肉聲果。

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經營利用系主任楊淑惠表示,鳳山分所開發鳳梨果品篩選技術,過去測量電導度想知道果品含水量差異,但發現鼓聲果、肉聲果品差異並不顯著,也就是兩種果品的差別不在水分多寡;後來從國外辨識香蕉成熟程度、青蕉電阻較強的研究中獲得啟發,證實鳳梨「肉聲果」因果肉組織破裂、電阻較小,可作為果品差異辨識依據,開發出果品分類判讀裝置。

鳳梨肉聲鼓聲果實分類判讀裝置是以手套作為載具,在手套上設置至少兩個感應電極,以及與感應電極電性連結的判讀模組,操作者手戴手套按壓鳳梨,手套裝置透過藍芽傳輸單元(APP)將數值連結傳送到手機,即可讓判讀模組分析運算量測數值;判讀為鼓聲果,裝置會發出蜂鳴聲、顯示綠色燈號,但若是肉聲果,則無聲響並顯示黃色燈號。

楊淑惠指出,此裝置運用電阻的原理相當簡單,但因不同地區、不同季節氣候下栽培出的鼓聲果、肉聲果量測基準值不一樣,使用此裝置可因地制宜事先「自我校正」,確定鼓聲果基準值及誤差範圍,就可適合各個產區使用;此外,量測電阻還可作為判斷鳳梨酸度的依據,但相關功能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可以精準辨識鳳梨果品,有助加工業者將貯藏性不佳的肉聲果先行挑出加工,貿易業者也可以挑選出耐貯運的鼓聲果外銷。楊淑惠說,操作手套裝置判讀雖然會比有經驗農民敲打聽音辨識稍慢一點,但裝置若能進一步運用規劃出自動化分類產線,就可加速自動辨識。

鳳梨肉聲鼓聲果實分類判讀裝置手心面(左)及手背面(右)。(圖片圖供/農試所鳳山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