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熊保育里程碑 廣原小熊Mulas野放全紀錄今首映

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今日發表《Mulas Kulumaha! 返抵山林》紀錄片,完整記錄廣原小熊收容、照養、野訓至野放的歷程。(圖片提供/林務局)

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今日發表《Mulas Kulumaha! 返抵山林》紀錄片,完整記錄廣原小熊收容、照養、野訓至野放的歷程。(圖片提供/林務局)

2019年7月被臺東縣海端鄉廣原村大埔部落族人發現的「廣原小熊Mulas」,經緊急通報農委會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在公私協力人工照養10個月後,順利野放,臺東林管處紀錄片《Mulas Kulumaha! 返抵山林》完整記錄Mulas收容、照養、野訓至野放的歷程,今(4)日正式發表首映。

Mulas是臺灣保育史上第一個經人為收容照養,野放後接續追蹤長達13多個月的臺灣黑熊。《Mulas Kulumaha》一片紀錄Mulas與利稻小熊Litu合籠照養,並未了最終野放的目的,於野訓場訓練其攀樹、覓食、躲避人類的經過,記錄下Mulas為了保護食物、會將獵物拖曳樹上築巢;為了吃蜂蜜、無懼被蜜蜂叮咬等珍貴畫面。

Mulas小熊是第一個經收容照養,野放後追蹤超過1年的臺灣黑熊;養訓過程也充分徵詢部落意見,在實務和文化上都具歷史意義。(圖片提供/林務局)

Mulas小熊是第一個經收容照養、野放後追蹤超過1年的臺灣黑熊,養訓過程也充分徵詢部落意見,在實務和文化上都具歷史意義。(圖片提供/林務局)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臺東林管處是生態保育行政機關,不像農委會特生中心有這麼多獸醫等資源,但仍不畏挑戰,接下臺灣黑熊照養、野訓、野放的任務,透過職能提升及資源整合完成;且當初Mulas小熊是由當地大埔部落族人通報,後續小熊照養、野訓、野放也充分徵詢部落意見,邀請部落全程參與,這對臺灣黑熊保育具有歷史性意義。

農委會主任祕書范美玲出席紀錄片發表會指出,林務局投入瀕危物種保育,農委會在經費上給予最大支持,2019年至今已累積投入3億1,774萬元,臺灣黑熊是瀕危物種保育計畫重點目標,總計投入8,521萬元,占了近4分之1,2020年的廣原小熊Mulas野放、2021年崁頂公熊Umas成功野放,是林務局完整我國瀕危物種救援系統成果的展現。

Mulas盪鞦韆。(圖片提供/林務局)

Mulas野放後仍透過衛星定位頸圈,持續追蹤了牠一年多的生活作息,林華慶說,這一年多的寶貴資料記錄下Mulas跨越四季的活動足跡,對臺灣黑熊保育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受委託監控Mulas野放後行蹤的野聲環境生態顧問公司今天分享監控紀錄,衛星定位頸圈追蹤405天,記錄到Mulas總計移動距離314公里,海拔變化超過120公里,平均一天可移動3至4公里、上下移動300公尺,甚至可以在2小時中爬升上下落差400多公尺的大崩壁。

Mulas的追蹤項圈已經脫落,給我們留下珍貴的紀錄資料。紀錄也顯示牠能夠順應季節選擇環境、增減活動量,生活相當健康。(圖片提供/林務局)

Mulas的追蹤項圈已經脫落,給我們留下珍貴的紀錄資料。紀錄顯示牠能夠順應季節選擇環境、增減活動量,生活相當健康。(圖片提供/林務局)

野聲創辦人姜博仁表示,紀錄顯示,Mulas秋天會提高活動量,增加夜間活動,為了即將來臨的冬季儲備能量;冬季懂得選擇海拔較低、南面向陽的環境棲息,移動範圍也侷限在小區域;待3月中活動量才又增加,隨著溫度回升會回到高海拔地區活動。他說,紀錄資料是從已脫落頸圈取得,Mulas小熊現已脫離我們的眼睛,找到牠自己自由的生活。

《Mulas Kulumaha》紀錄片將在10月23日於臺東縣海端鄉廣原村大埔部落舉行公開放映。但此紀錄片為推廣用途,並無販售計畫。

Mulas吃蟻窩。(圖片提供/林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