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生野牡丹端午正盛開 仍有9種被列為受脅物種

水社野牡丹盛開的模樣。(照片提供/林建融)

端午節前後正值臺灣原生的野牡丹花期高峰,從海岸到淺山,從水濱到旱地,從曠野到森林底層,多樣化的棲地環境顯示出野牡丹強大的適應力,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林建融表示,臺灣野牡丹有9種被列為受脅物種,其中「闊葉野牡丹」與「三蕊草」棲地己消失;位在屏東深山「來社山布勒德藤」、南投「水社野牡丹」面臨滅絕的危機。

臺灣原生野牡丹的花徑約5至10公分,在原生植物中算相當碩大的種類,花期從3月到7月,核心的花期約落在5至6月,開花性相當出色,一叢生長良好的野牡丹往往可以同時開出上百朵的花,觀賞價值不亞於杜鵑花。近幾年陸續看到園藝化的實例,部分路段甚至可以看到以野牡丹做為道路分隔島綠美化的灌叢。

收集野牡丹科植物多年的林建融指出,臺灣原生野牡丹植物有8屬25種,其中9種被列為受脅物種,其中闊葉野牡丹的棲地早己消失,位在屏東的三蕊草,則在七、八年前發生山崩造成棲地全毀,這兩種近幾年來再也沒有採集紀錄。

臺灣原生野牡丹科植物。1.野牡丹 2.水社野牡丹 3.金錦香 4.糙葉耳藥花 5.臺灣厚距花 6.圓葉布勒德藤 7.布勒德藤 8.臺灣野牡丹藤 9.肉穗野牡丹(照片提供/林建融)

林建融說,還有2種野牡丹的處境最令他擔憂,位在屏東來社山深山的「來社山布勒德藤」,只剩20株;南投日月潭水社的「水社野牡丹」也面臨滅絕的風險;棲地不到100平方公尺,目前約有50株,他很擔心如果有人除草、噴農藥或有火燒,一不小心水社野牡丹就會消失。

農委會林試所近幾年投入臺灣野牡丹科植物的研究,積極針對受脅的野牡丹科植物進行移地保育工作,希望透過繁殖試驗、特殊品系保存等工作,保存原生野牡丹科植物。

林建融指出,除了以上兩種有滅絕風險,仍有幾種無法有效率地大量繁殖,例如蘭嶼野牡丹藤、垂枝羊角扭,以及大野牡丹,不論是種子繁殖與扦插繁殖,都難以獲得另人滿意的成活率,而這幾個種類在野外分布都較為侷限,滅絕的風險沉重,是目前亟需突破的課題。

林試所表示,使用當地原生植物作為綠美化素材已是當前的國際趨勢,臺灣目前普遍可見園藝上使用外來的豔紫野牡丹、銀絨野牡丹與蔓性野牡丹,其實臺灣自己原生的種類毫不遜色,林試所期待藉由種源的收藏,讓民眾有機會看見屬於在地的美好,也能讓這些物種免於滅絕的危機。

野牡丹的花色以粉紫色到桃紅色為主,但偶爾也會出現白花的個體。(照片提供/林建融)

野牡丹。(照片提供/林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