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也收乾硬質玉米 且糧款限時撥付

為推廣國產優質飼料玉米,農委會鼓勵農民栽種硬質與青割玉米做為畜牧之用。(圖片/農傳媒)

雲林縣近千農戶種植1,000餘公頃硬質玉米(飼料玉米),農民反應縣內糧商只收溼的作株與穗果,且糧款及轉作金一再拖延,立委蘇治芬8日下午邀請農糧署和農民協調,釐清糧商只負責代為烘乾,收購者是農會,而且乾、溼作株穗果都收;農糧署並與農民達成繳交給糧商日起算11個工作天內撥糧款、15天內撥二期轉作金的共識。

蘇治芬接獲許多農民陳情,指硬質玉米收購出現「一國兩制」,雲林縣議員黃淑鈴、口湖鄉長林哲凌、口湖鄉民代表呂永添與呂順賢、四湖鄉民代表陳明新與臺西服務處主任連珮伶等,也相繼接到農民抱怨。

四湖鄉農民吳文陽反映,其他縣市糧商不論乾、溼式玉米都收購,唯獨雲林縣糧商只收購溼式,卻又規範需於週一至週五傍晚6點前交收完畢,如果數量未達要求的重量也不收購,因採收時間不一,農民實在很傷腦筋,希望能自行曬乾累積到一定數量後,再於規範時間內交送。

立委蘇治芬(右三)邀請農糧署中區分署長姚士源(右四)等人,和農民協調硬質玉米收購執行問題。(攝影/記者許素惠)

農糧署中區分署長姚士源指出,雲林地區109年二期作含大專業農,共計928農戶申報種植1,017公頃硬質玉米,烘乾業者並沒有協助收乾的,換句話說,糧商只代為將溼玉米烘乾,農會是實際收購者,如果是乾的直接交農會收購,不過,若被發現摻雜進口作株和穗果,依「契作硬質玉米購銷查核作業方式」不補助契作價與銷售價的差額,涉及刑事責任者除移送法辦,並停止申報各項保價收購或稻作直接給付、轉契作、休耕的資格1年。

蘇治芬補充,雲林地區也和其他縣市一樣,乾、溼玉米都收購,前者直接繳售給土地所在鄉鎮市農會,後者先由糧商代收烘乾再繳售農會,農民了解清楚後,可減少紛爭。

農民反映硬質玉米收購出現「一國兩制」問題。(攝影/記者許素惠)

農民蔡明呼也說,他們去年12月15至18日就採收完並交給糧商,至今卻未收到價款,一般繳交公糧給糧商後,頂多3至5天內就收到糧款,玉米糧款卻一再拖延,加上年關,導致農民無資金可以週轉種植下一期作物,玉米也應比照其他公糧款項辦理。其次,轉、契作獎勵金撥付,一般於二期轉作的所有農作物款項皆於元月5日撥款至各指定農民戶頭,硬質玉米款項卻延宕,有必要一併改善。

姚士源表示,雲林縣訂定硬質玉米轉、契作期為8月16日至翌年3月31日,還無法比照一般轉作作物獎勵的撥付時程,又受單位面積繳交數量所限,雲林地區每公頃2,500公斤,未達最低繳交數量者,獎勵金依比例折減,農會需依農民實際繳售數量造冊,例如同一農民名下所有土地的玉米需全部繳完,才能造冊請款,避免農會錯漏,所以習慣結束後一次造冊。

立委蘇治芬(右二)總結農糧署和農民的協調共識。(攝影/記者許素惠)

經討論,蘇治芬總結農糧署和農民的共識,首先糧款撥付以農民繳交給糧商那天為基準日起算,11個工作天內需完成撥款;再來轉、契作獎勵金,繳交完成的個別農民於15天內核撥款項,大專業農因造冊涉及系統程式的調整,請農糧署洽系統業者2月底前完成修正,以利依個人為單位分批造冊與逐一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