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迷路鸚鵡 愛鳥團體籲有制度開放認養

寵物鸚鵡智商極高,會觀察居住環境,也會學習飼主如何開關鳥籠,易脫逃成功。(圖片提供/讀者)

動物收容中心不僅收容犬貓,也會收容鸚鵡等寵物鳥,寵物鳥的來源除了收容中心接獲民眾舉報後救援帶回來的,也有不少是民眾直接將迷路的寵物鳥帶至收容中心暫時收容,這些走失寵物鳥,以鸚鵡為主要鳥種,如果找不到主人,就會公告開放認養。不過,愛鳥團體認為,政府應該要建立把關機制,審核認養人的飼養能力並做後續追蹤,以保護鸚鵡。農委會畜牧處回應表示,願意媒合愛鳥團體與縣市政府,讓雙方合作為寵物鳥找到更好的家。

愛鳥人士在政府提點子平臺建議,未開放鸚鵡認養的縣市能在公告期限後,開放讓愛心民眾認養,以保障鸚鵡生命安全與品質,提議在時效內獲得超過5千個附議,政府必須在2個月內做出回應,今(19)日召開「開放鸚鵡認養」座談會,與民間團體溝通。

養寵物的人愈來愈多,貓狗雖是大宗,但也有人獨愛養鸚鵡,鸚鵡飛出門後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尤其鸚鵡不能植入晶片,只能靠腳環辨識,且規定要做寵物登記的只有犬,貓只是鼓勵自願登記,其他寵物則都不必做寵物登記。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動物收容中心也會收容寵物鳥,並協助尋回原飼主,找不到原飼主時,才會公告認養,收容中心收容的走失寵物鳥,以鸚鵡為主。

畜牧處科長鄭祝菁表示,提案人希望協助縣市政府做更有效率的認養,因為鸚鵡飼養方式不太一樣,須具備一些知識及能力才能把鸚鵡照顧好,否則被認養的鸚鵡最後也可能面臨被退回的命運;他們擔心以縣市政府現在的人力狀況,無法評估認養者是否有認養鸚鵡的能力,民間團體很願意提供評估認養能力的協助。鄭祝菁說,畜牧處將推動公私協力,把開放認養鸚鵡的工作做得更完善,已請提案人提供願意協助評估認養工作的團體名單,畜牧處將轉介給地方政府的動保單位,促成雙方合作。

新北市與臺北市的動物收容中心都有公告鸚鵡認養,臺北市動保處組長張茂萱指出,收容來源通常是民眾通報有鸚鵡遊蕩街頭,由動物救援隊帶回收容中心,公告7天請飼主領回,找不到飼主時才會開放認養,工作人員會詢問認養人的飼養經驗、確認其飼養環境,但找到原飼主才是正解,他們認為強化飼主責任很重要,「不應該讓鳥飛走」,未來他們會設法要求飼主負起責任。

新北市動保處大約從4、5年前開始開放鸚鵡認養,符合新北市寵物鳥認養流程的鳥種限「鸚鵡及其他寵物鳥(非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5條規定的種類)」,遊蕩鳥入所後,造冊紀錄腳環號碼,並公告在官網認養專區中「公告招領區」,7天後若等不到原飼主領回,才會開放認養。新北動保處長楊淑方表示,開放認養早期,他們發現1隻鸚鵡有時甚至會吸引3、40名民眾爭相認養,若以抽籤方式決定認養人,還曾發現有人是以人頭參加抽籤,有心人士以各種手段認養鸚鵡,亂象不少,因此動保處1、2年前新增認養順序,讓學校或公家機關能優先認養,以便動保處後續追蹤認養動物的生活是否獲得安頓。

新北動保處開放鳥類認養優先順序依序為:機關或學校(等待期14天)、其他私人收容單位(等待期14天),最後才是一般民眾,寵物鳥資料會轉至認養平臺供民眾認養。日前,新北市政府動保處與新北市立仁愛之家合作,提供仁愛之家認養16隻無主寵物鸚鵡,仁愛之家的長者們與鸚鵡有良好互動,這些聰明且親人的鸚鵡,有些會停留著長輩們的肩上或手上,輕脆的鳥語也為仁愛之家增添許多活力。

新北市仁愛之家認養了16隻鸚鵡,鸚鵡聰明,與長輩們有良好互動。(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動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