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黃朝慶 全國教育退休人員協會野菜學校校長
鴨舌草因為它的葉子長得像鴨舌頭,因此而得名。野慈姑喜好溼地、沼澤這類的生長環境,它的葉子造型很像剪刀,所以被取名為「三腳剪」。
本篇想與讀者介紹早期水田常見的兩種野草,以前的水田,農民沒有使用農藥或除草劑,勤勞農夫要用雙手來除掉水田裡的野草,拔除的野草被順勢埋入土壤下層成為水田綠肥,其中比較常見的雜草有稗草、鴨舌草與野慈姑等。稗草還算好清除,最讓農民頭疼的就是鴨舌草與野慈姑了,這二種水生野草生命力十分頑強,在沒有除草劑的年代,它們被除掉不久又會再生長出來,很難清除乾淨,令農民感到切齒痛恨,如今有了除草劑,它們也銷聲匿跡了,但近年興起一股野菜風潮,又再次讓鴨舌草與野慈姑受到矚目。
葉片貌似鴨舌頭 鴨舌草蒸魚超鮮美
先來介紹鴨舌草,其屬於雨久花科植物,是挺水性草本植物,拉丁學名為Monochoria vaginalis,又名豬耳朵、水葵、小水蔥、學菜、福菜等,全株平滑,全株高10~50公分。莖部不明顯,根莖短,葉從根部生出,葉柄長15~25公分,基部漸縮成鞘狀,挺水葉呈披針形至卵形,葉基為圓形至淺心形,水中葉為線形或近於匙形,浮水葉呈狹披針形。花序為總狀花序,由2~21朵花所構成,花色呈紫藍色,形狀為長橢圓形,雄蕊有6枚,花朵在清晨開放,但至午後旋即枯萎,雖然花朵生命短暫,但是每朵花的開花時間不同,因此顯得花期長,花期為5~11月。果實為蒴果,呈長橢圓形,長約1.2公分;種子細小,長約0.1公分。
鴨舌草因為它的葉子長得像鴨舌頭,因此而得名。過去農民也會把水田裡的鴨舌草撿回來給豬和鴨子吃,這種草不僅在水稻田裡十分常見,在池塘、水溝邊或溼地上都有其身影,繁殖能力強,只要有幾株就會繁殖出一大片。雖然鴨舌草讓農民是欲除之而後快,但其實可以食用哦!別名中帶「菜」字,自然是先人覺得可以食用的。春夏季節採摘鴨舌草的嫩芽,洗淨後以沸水燙熟或蒸熟,再加以調味食用,或煮湯或切絲炒肉片,味道頗佳。讀者們吃過鴨舌草嗎?如果您曾去過高雄美濃旅遊,嘗過當地的風味菜,當地人所說的「福菜」就是鴨舌草,在客家話中「福」與「學」的發音相近,因此有時也會看到寫成「學菜」。其實,鴨舌草當野菜的歷史非常悠久了,在中國南方的農村地區,就有用鴨舌草蒸魚、燉肉的飲食習俗。鴨舌草的葉片比較寬大,蒸魚的時候墊在魚身下面,可以讓它的味道滲透到魚肉裡,使魚肉鮮嫩可口,不僅可以去腥,還可以提鮮,風味堪稱一絕!
野慈姑自備小剪刀 小球莖曾是平民美食
再來介紹野慈姑,拉丁學名為Sagittaria trifolia,屬於澤瀉科,又名剪刀草、三腳剪,是多年生草本挺水性植物;具有匍匐地下根莖,末端膨大成小球莖,又有小水芋之稱。葉從根生出,有長柄,長度10~40公分,葉片為箭形而成三叉狀,具有葉鞘,葉片有5~7條脈,先端漸尖,兩側裂片常較中間裂片長。花序呈總狀,花莖長約10~40公分,花有3~5朵輪生,雄花位於花序上方,花藥為黃色,雌花位於下方,柱頭為黃綠色,花瓣為白色,是雌雄同株、雌性先熟的單性花,花期為6~9月。果實為聚合果,呈扁球形,淡綠色,徑長0.8~1.2公分,聚合果是由許多小瘦果組成,小瘦果其實就是種子,呈斜三角形,遇水會發芽生長,也能以小球莖進行無性生殖。
野慈姑喜好溼地、沼澤這類的生長環境,它的葉子造型很像剪刀,所以被取名為「三腳剪」,不過野慈姑的葉子可不是一出生就長這樣的,小時候的野慈姑是沉在水底,幼葉是線形,慢慢地才會隨著植物體伸出水面,到了開花時節,就是它出頭天的日子了,這時它的葉子不僅分了家,也變得又大又長,還帶長葉柄呢。雖然野慈姑長得很討人喜歡,但在農夫的眼中可不這麼認為,因為野慈姑生命力非常強健,不但有小球莖,還會長出地下走莖,農夫們拔掉了土上的莖葉和土下的球莖,卻忘了挖出橫走的地下走莖,所以過沒幾天,野慈姑靠著地下走莖又冒出嫩芽,真是氣死農民了!
小球莖狀似小芋頭,洗淨後可以煮熟食用,是農家平時點心甜食。嫩葉燙過去除苦澀味後可以炒食,在民生困苦的臺灣光復初期,貧農常自水田撿拾野慈姑小球根莖當作主要的食物。除了食用之外,小球莖據說還對利尿、降血脂、降血壓及清熱解毒有功效。此外野慈姑的花與莖葉具有觀賞價值,可推廣為水生植物。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