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媛玉
為了讓世界看見臺灣農村,農委會水保局民國107年起就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推動建立每3年1次的「金牌農村競賽」,期望透過長期性選拔樹立臺灣農村典範;同時為了鼓勵對農村有卓越貢獻的個人,也開始舉辦「農村領航獎」,選拔農村英雄,讓更多人看見他們帶動農村向上的故事。
隨著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展,為了持續擴大參與和國際交流,水保局早在106年就透過「優質農村體驗品質評鑑」選出精采的農村體驗遊程,率先打造「優遊農村」品牌,吸引社會大眾進入農村。次年,並且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動「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建立起三年一屆的臺灣農村最高榮譽選拔機制,並藉由臺德金牌農村國際交流活動,拓展臺灣農村的國際能見度。
從金牌農村到農村領航,樹立新典範
談起推動金牌農村競賽的緣起,共同推手之一水保局南投分局陳榮俊分局長表示:「早在96年開始,我們就遠赴德國借鏡他們發展金牌農村的經驗,參考德國如何結合歷史、文化、產業、休閒、生態與能源的創新,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帶回臺灣,以彰顯農村特色。」
同時,為了培力農村人才、鼓勵對農村有卓越貢獻者的努力,水保局也在101年度首度表揚農村再生的個人與團體,104年開始舉辦第一屆「農村領航獎」,108年的第二屆更選拔出30位對農村發展有卓越貢獻的農村英雄,除了讓他們的經驗得以傳承,更組團前往日本農村進行觀摩與學習。
「農村能成功再生,除了在生產、生活及生態上不斷精進外,最重要的關鍵是人,因為這些農村英雄的付出,才能帶動臺灣的農村愈來愈好,讓農村再生的成果能擴及全臺。」水保局李鎮洋局長如是說。
幸福黃金水鄉,名揚海內外
微風輕拂稻浪、金色夕陽映照,北埔鄉南埔社區是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第一個核定的農村再生計畫社區。長期投入打造南埔社區成為結合生產、生活與生態的優質農村,現任北埔鄉鄉長莊明增回想起過去驅使他投入推動社區轉型的原動力,他說:「家鄉那麼美,我希望讓更多人看見。」
為了號召更多人參與,莊明增在農村再生計畫的支持下,邀請大家捲起袖子清理水圳、舉辦結合在地信仰的石爺祭、打造洗衫亭、修護百年水車,「當環境變美變好,你會發現大家對這片土地的認同感跟著提高,社區也跟著動起來。」
於是,為了修復大圳與涵洞,村民願意休耕一年、忍受暫時無法取水的不便,大家也建立共識投入友善農業,甚至展開了保留傳統水車引水灌溉文化,重視環境教育、建置友善導覽系統、用心打造食農、親子親水休閒體驗的行動,愈來愈多人的加入,一步步改變農村的風貌、打造南埔成為幸福黃金水鄉。
這些努力讓南埔社區在107年農委會「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中脫穎而出,拿下全國金牌農村殊榮,並且在同年度獲得「第六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肯定。如今,南埔社區的金牌效應持續發酵,除了吸引德國金牌農村代表來臺參訪交流,連鄰近的北埔鄉農村紛紛從南埔經驗中學習、共同打造優質農村品牌,全國各地農村也來取經。
我來自農村、我驕傲!農村英雄齊報到
從職業軍人變身成帶動部落臺東農業復甦的靈魂人物,第二屆農村領航獎得主排灣族青年高世忠當年為了陪伴年邁的父母,回鄉成立產銷班,以「峰忠傳奇」為品牌,啟動了自己的紅藜與小米產銷事業。他除了努力改良生產及初級加工程序,推出國宴指定使用的小米酒,更打造小米學堂體驗活動,讓更多人認識臺東農村生活與優質好物。此外,部落的重要作物紅藜也是他和青年們一起翻轉社區的重要工作,包括提高產量、以烘乾取代曝曬來保留紅藜的顏色,還有帶動社區一起手工編織紅藜、製作紅藜擺飾,讓大家一起為社區動起來。
「獲得農村領航獎,讓我有機會從其他農村英雄身上挖寶,」高世忠笑說,一路走來,在水保局安排的參訪與成長課程中,陪伴他不斷精緻產品與行程的包裝,也開拓他的視野,「接下來,我們想結合科技來行銷,同時把更多的舞台讓給認同農村未來的年輕世代,讓他們也能在農村安心成家立業。」
「拿到農村領航獎,讓我重燃熱情。」同樣獲得農村英雄肯定的花蓮欣綠農園主人朱進郎笑說。80年在馬太鞍濕地成立欣綠農園、92年成為當年度最年輕「神農獎」得主,除了積極推展文化、農產、生態友善環境與規劃遊程體驗外,他也以管理的精神投入農村再生行動,協助建置產銷平台增加農民收益、設置樂齡園藝區以開發相關園藝學程,主動擴大與青農的合作、創造留鄉引才的機會。
在去年拿下農村領航獎的肯定,讓他有機會了認識許多充滿創意與行動力的農村英雄,從互相觀摩學習中成長,「東西種得好也要賣得好,我想這些社區經驗傳承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在農村生活的溫度。」
用心挖掘寶山裡的寶,同樣獲得農村英雄肯定的新城風糖休閒園區執行長王翎鳳,拿下農村領航獎的那一刻難掩激動地說:「這不是一個人的獎,更是對社區的肯定,一切都要歸功於團隊的努力。」這是她嫁入新竹寶山鄉新城社區的第十年,她與新城社區發展協會的夥伴們一起解決農村人口老化、人才流失與製糖產業不再興盛的問題,他們在農村再生計畫的支持下,結合寶山百年糖廠與自然生態特色,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為了追求永續,除了為新城風糖打造新品牌形象,更朝社會企業概念發展,除了設立「新城社區共食學堂」與「寶山鄉樂齡學習中心」,更提撥產業盈餘20%回饋社區作為社福基金,她說:「我們期待這裡成為樂活養生村,實現綠色照顧的目標。」
還有無數的農村英雄,在全臺各地農村持續以創新的行動為社區帶來改變、譜寫動人的故事,也為臺灣農村持續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