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敷料有利長效治療、慢性傷口專用 搶占全球百億醫材商機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慢性傷口專用高效蠶絲敷料」,有利長效治療應用,還可加速傷口癒合,有望搶占國際百億醫材市場。(攝影/游昇俯)

「2020亞洲生技大展」今(23)日開幕,農委會「農業科技館」展示各領域及產學研合作最新技術研發,共計30項研發成果。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慢性傷口專用高效蠶絲敷料」,改善市售動物性敷料容易過敏、溶解的問題,有利長效治療應用,可望搶占國際百億醫材市場。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出席開幕典禮,今年農業科技館分成「創新科技農業」、「安全安心農業」、「循環永續農業」及「產業化專區」4大主題專區,展出涵蓋農、林、漁、牧及防檢疫各領域及產學研合作最新技術研發成果。除了慢性傷口專用高效蠶絲敷料吸睛外,畜產試驗所「乳牛熱影像AI疾病判識系統」,可透過熱影像AI辨識,避免侵入性測量,及早預防乳牛乳房炎、蹄病等疾病,也是另一大亮點。

蠶絲敷料申請技術專利 一年內商品化

糖尿病患者傷口癒合速度緩慢,目前市面上的傷口敷料多使用魚皮、牛皮、豬皮所萃取動物性膠原蛋白做材料,但此類蛋白易使人體發生過敏反應,且在人體傷口上僅7至14天即會溶解、被人體吸收,不利於長效治療使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利用蠶絲蛋白開發的「慢性傷口專用高效蠶絲敷料」,去除蠶絲蛋白中易引發過敏的絲膠蛋白成分,且提高蠶絲蛋白穩定性,敷料與生長因子結合,有助敷料藥物緩慢釋放。

苗栗農改場副研究員林孟均表示,傷口癒合會歷經止血、抗發炎、增生及修復等不同時期,目前市面已有的蠶絲蛋白敷料產品,多製成海綿形式,主要用於傷口止血之用,苗栗場蠶絲敷料技術是製成超薄膜形式產品,進一步主要應用於糖尿病傷口最難復原的抗發炎、增生階段。

蠶絲敷料技術去年底完成研發,目前正在申請技術專利,並尋求廠商合作、進行人體試驗,苗栗農改場已完成量產技術開發,預計1年內可完成商品化;苗栗場預估,未來產品投入國際醫材市場,約可創造高達10億美元(約新臺幣300億元)以上產值。

蠶絲敷料技術去年底完成研發,目前正在申請技術專利,並尋求廠商合作、進行人體試驗。(攝影/游昇俯)

降低檢測風險 乳牛疾病熱影像1秒即知

臺灣氣候高溫高濕,乳牛易發生乳房炎、蹄病等疾病,早期預防此類疾病會透過測量肛溫,從乳牛是否發燒得知,但測量肛溫需將溫度計插入乳牛直腸,操作不便,且操作人員還有被乳牛攻擊危險性,均可能促使酪農不願做預防檢測,進而使乳牛罹病問題日趨嚴重,造成產業損失。臺灣乳牛產業因乳房炎造成牛乳損失一年即達14億元。

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與農識國際公司合作開發全球首創乳牛熱影像AI疾病判識系統,透過熱影像拍攝,不必與牛隻接觸,僅需1秒拍攝時間,就可得知乳牛是否發燒生病。農識公司總經理陳炤堅表示,熱影像無法測量乳牛肛溫,但乳牛眼窩部位溫度與肛溫具一致性,拍攝乳牛眼窩熱影像,即可判識乳牛是否生病;乳牛榨乳前透過熱影像判識,發現發燒就不榨乳,即可預防因乳房炎影響牛乳品質。

乳牛熱影像AI疾病判識系統7月剛在新竹分所牧場完成安裝測試,預計今年申請專利。金門畜試所牛隻本月10日確診全國首例牛結節疹,陳炤堅說,牛結節疹有發燒症狀,若能得知疾病與發燒關聯性,未來熱影像判識也可能應用在牛結節疹預防辨識上。

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系主任李國華(右)、農識國際公司總經理陳炤堅(左)合作開發乳牛熱影像AI疾病判識系統。(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