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追求合乎正義理念的飲食活動

文/好食機農食整合創辦人 謝昇佑

書名:食物正義 (Food Justice)

作者:羅伯・高特里布 & 阿努帕瑪・喬旭(Robert Gottlieb & Anupama Joshi)
編輯選書:經由這本書我們審視從土地到餐桌的所有環節,是不是合理以及有沒有虧待了誰?如何能更加合理與盡量執行正義。

毫無疑問,「吃吃喝喝」是人們每日生活最基本的活動,或許就是因為它太過於日常,以致人們經常被忽略,我們的飲食,從來就不是張嘴大啖食物這麼簡單,也不只是關乎到個人身體健康或營養的問題而已,背後牽涉了複雜的社會、政治,抑或環境等有關正義與否的課題。《食物正義》這本書,正是帶領讀者,穿透吃喝表象,進一步思索食物背後的倫理問題。

本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五章,分別從農作物生產、食物銷售通路、食品加工與日常飲食、各種關於農業和飲食法案與食物全球化,讓讀者了解當前的食物系統究竟有多麼的「不正義」。

第二部份則是討論各種「食物正義」的行動方案,包括了社區支持型農業(CSA)、慢食運動、在地飲食、學校飲食改善等,讓讀者對邁向食物正義的道路有更多的想像。雖然本書透過大量案例堆疊來開展敘事,但事實上我們不難從中讀出貫穿整本書的理路:「公平對待每個環節,我們才能獲得好食物」。

這個核心命題涉及了兩個層次的理解,第一,從直觀層次來看,這個核心理念直接批判了美國工業化主流食物系統的大型農企業、農藥商和連鎖通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壓榨農業移工的大型農企業、為了量產濫用農藥造成的農工職災、大型畜牧場所帶來環境衝擊,以至於食品業者和連鎖通路透過亮麗的食品廣告和「便利」訴求,讓消費者無時無刻都吃到「美味」卻不健康的高糖、高鹽、高油脂的加工食品。

作者所指出美國社會的這個現象,相信我們也不陌生,以臺灣來說,依賴大量農藥和化學農藥的傳統仍占據整個農業生產將近99%、充斥在主流連鎖通路上的食物商品也一樣多是由少數大食品廠生產的「垃圾食物」、第一線從事農業生產的農工也同樣面臨收入偏低的窘境。因此,我們幾乎可以說,這些現象是現代社會高度資本主義化之後,多數人們離開食農的勞動領域,難以避免的後果。

面對這樣的困境,許多有意識的人們,開始注意自己的食物來源,然而,這個關注食物的行動,卻不一定也合乎正義的標準。這一部分的反思,就進到了本書的第二個層次,相對不那麼直觀的批判。

簡單說,作者所謂的食物「正義」,並非單單只是追求健康、安全、無毒的食物,毋寧說,作者認為所謂「好食物」是一個良善社會系統運作下的結果,而非目的。我們面對當前主流食物系統的問題,正在於將「結果」與「目的」搞反了,當我們將獲得「好食物」視為目的,想方設法只為得到安全健康的食物,卻欠缺對整個食物系統的批判反思之時,極有可能陷入其他不正義的困境。

例如,作者提到美國大型連鎖百貨業者「沃爾瑪」(Walmart),表面上倡議在地、有機,但在經濟理性驅使下,他們創造的商機僅僅對大型工業化經營的有機農場有利,或者,大型通路採購量的需求以及主流市場的經濟邏輯,引導某些農場成為了盤商,大量收購該區域的有機農作物以供應給沃爾瑪,結果表面上看是大型百貨支持在地有機農業,實際上這樣的供應鏈模式,卻造成更多小農生存的困境,也破壞了當地原本多樣化食物供應鏈的網絡。

也正因為如此,作者提醒我們,絕對不能忽略從方方面面考量整體食物系統。「食物正義」的倡議與行動所關心的,「不只是食物從哪裡取得或如何種植,而是涵蓋什麼人在什麼狀況下用什麼方式去種植、收成、加工、運輸及出售,也也就是所謂的正義價值鏈(justice-oriented value chain)」。因此,食物正義的行動,絕對不是到超市買有機,而是我們努力嘗試著透過各種非主流的經濟生活模式,展開各種更合乎正義理念的飲食活動。

誠然,我們無法改變人類社會演化至今的分工狀態,「食物生產者」與「食物消費者」不是同一群人,必須有各種中間人的服務搭起連結的現況,但這並不表示其中供應鏈的連結只有目前的主流食物系統是唯一模式。

例如,書中提到我們可以透過非營利組織建立在地飲食、公平貿易的標準,鼓勵通路改變,並避免大財團藉著這些標語漂綠;以股東契作方式推動「社區支持型農業」,也是建構生產者與消費者友善連結的良方;又或者,我們可以推動校園食物運動,一方面把垃圾零食趕出校園同時加強學生的食物教育,培養未來對食物系統的敏稅度等,都是我們對抗、翻轉當前不正義食物系統的良方。

我們必須謹記在心的是,食物正義要的是「公平對待食物系統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生產者、農工、加工者、勞動者、食用者或社區居民。尊重食物的種植方式和地點——這是關懷土地、空氣、水、動植物,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環境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