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邊坡種植蔓性馬纓丹抑雜草 意外收獲紫色花瀑

水田邊坡種植蔓性馬纓丹,開花形成美麗花瀑,景緻動人。(圖片提供/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東部海岸山脈臨海一側常見依山傍海的水稻梯田景觀,但梯田邊坡的雜草管理卻讓農民傷透腦筋,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嘗試以蔓性馬丹種植梯田邊坡,藉其覆蓋地表來抑制雜草生長,種植蔓性馬丹不僅有助形成田間小型生態系,減少水稻病蟲害,並且,蔓性馬丹全年可開花,有白、黃、紫3種花色,栽種邊坡形成美麗花瀑,還有美化地景、帶動觀光人潮等周邊效益。

梯田地形複雜,人工除草極耗體力,若以除草劑、焚燒方式除草,除了有汙染環境的疑慮,雜草除到「光禿禿」,反而讓邊坡容易受風雨侵蝕、崩塌,增加農民養護邊坡的成本,故臺東農改場盼以邊坡種植花草植生毯的方式,解決農民雜草管理的困擾。

臺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廖勁穎表示,選擇種植蔓性馬丹,主要是因其生長快速且具抗逆境特性,其耐高溫也耐低溫,既耐旱又不怕水淹,在水田邊坡的硬實土壤,不必澆水就能存活;其株高僅約30至40公分,枝條會自然往四周下垂,具良好匍匐性,且全年可開花,有白、黃、紫3種純色花色,是適合種植邊坡、管理簡易且美麗的植物。

部分雜草與水稻有共通性病害,例如,水稻紋枯病病原菌也會存活在稗草、鴨舌草、紅骨草、水丁香、三稜草等田邊雜草上,種植馬丹抑制雜草生長,便有助水稻減少病害;廖勁穎指出,因蔓性馬丹是蜜源植物,會吸引包含水稻害蟲二化螟、稻苞蟲等在內的蛾類吸食,進而吸引來蛾類天敵如螳螂、蜘蛛等,進駐生存蔓性馬丹之中,形成田間生態系,可回頭抑制水稻害蟲,勝過以除草劑除草,連帶把螳螂、蜘蛛也殺死,水稻害蟲沒有天敵,就必須再以殺蟲劑來防治。

國內農改場推廣花草植生毯已久,但施作皆以數種臺灣原生花草混合栽種,藉各種花草不同的生長週期達到覆蓋地表效果,沒有單一花草能像蔓性馬丹如此生長旺盛、覆蓋性佳且開花時間又長;廖勁穎說,臺東場試種過臺灣原生的蠅翼草及越橘葉蔓榕,蠅翼草冬季太冷會枯萎,越橘葉蔓榕則是生長速度太慢,無法有效抑制雜草,均不符需求,故蔓性馬丹雖非臺灣原生種,但種植梯田邊坡仍以其應用性最佳。

廖勁穎指出,臺東農改場引進種植的蔓性馬丹是美國1990年育成的商業品種,不具種子繁殖能力,僅能以人工扦插繁殖,故不會像雜草一樣四處蔓衍擴張,造成生態問題,且國內的公路邊坡養護工程已常見運用,故權衡其他雜草管理方式可能造成的弊害,仍可接受種植蔓性馬丹,臺東場亦會持續尋找更適合之臺灣原生花草。他也提醒,因蔓性馬丹不適合踩踏,且其植被高度有礙行走,故仍以覆蓋邊坡用途為佳,不適合水田畦面種植。

蔓性馬丹全年可開花,且有白、黃、紫3種純色花色。(圖片提供/臺東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