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農婦水果店的社群行銷甘苦談 – 小農幫自己,也幫農友銷

文、攝影/徐于婷

現代人滑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受網路廣告吸引,停留在購物平臺介面的機會大幅提高,為了讓生活更便利,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管道逐漸從實體移轉至虛擬平臺,每年成長幅度可觀。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17 年 4 月發布「了解消費者網購行為」的分析報告指出,臉書是目前最熱門的社群平臺,且信用卡付款已成為網購主要的支付方式。近年來,網路品項從主力服飾開始轉向生鮮,第三方支付也開始關注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等微型創業者的需求,希望藉由便利的電子商務工具,解決小型金融消費的問題。

首席農婦水果店」是以網路為行銷主力的商業型態,隱身在雲林縣虎尾小鎮中,透過臉書自媒體宣傳,用最低成本與最快速的方式,將產地訊息即時分享到世界各個角落,並準確掌握消費者樣態,這幕後藏鏡人是從臺北嫁到雲林的宜蘭人 ── 張子誼。

曾任職於公關、餐飲、營造及食品等領域,偏偏就是沒接觸過農業。張子誼與丈夫林宏燦 2 人對媒體所勾勒出的「百萬青農」充滿憧憬,心繫著歸鄉的悠閒田園夢, 直至 2013 年嫁到雲林且多次求職碰壁後, 決定隨丈夫從事農業生產,才發現田園夢的現實是殘酷的。

農產品種植失敗 卻催生「首席農婦水果店」

2013 年他們跟著虎尾鎮農會政策,選擇蓋溫室,投入生產花卉及小番茄,首次種植小番茄成效很好,對沒有農業背景的青農而言,有如打了一劑強心針。但進入花卉生產時,卻面臨購買花苗,不包含肥料、工資等,生產成本就高達新臺幣 20 萬元的挑戰。

夫妻倆不熟悉花卉作物特性,以致錯過採收時機而失去市場競爭力;此外,生產管理及蟲害防治不彰,導致生產良率下降;另外,還有溫室排水設計欠妥,暴雨倒灌及連作障礙等數個生產問題,令他們招架不住。

張子誼笑談自己農業生產的經驗,才知道原來大家也都繳過同樣的學費。務農期間,張子誼與林宏燦一起到臺北進修,林宏燦學習書寫文章的架構,張子誼則樂於用臉書分享農業與生活點滴,漸漸吸引一群對農業陌生又感興趣的讀者。

張子誼說,回想最近 6 年的人脈與商業模式,主要都是藉著網路無形中串聯而成, 因此她在 2015 年決定從生產者轉至網路行銷,成立「首席農婦水果店」,希望讓更多網友品嘗到臺灣當季新鮮水果。

張子誼運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經營首席農婦水果 店,圖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管理頁面後臺。 
(圖片提供/張子誼)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7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