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番茄】求新求變-金勇農場打造番茄聯合國

文、攝影/ 趙敏

踏進金勇DIY 番茄農場,五顏六色的番茄映入眼簾,農場主人彭金勇從農25 年,為了滿足顧客多元的需求而嘗試引進國外的番茄,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場內累積愈來愈多品種,形成名副其實的「番茄聯合國」,顧客不必出遠門,就能在臺灣嘗到世界各地的特色番茄。

金勇DIY 番茄農場現有40 種番茄,其中,小果番茄就占了約15 種,因為引進多國番茄及栽培有方,彭金勇在民國84 年得到「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獎」,也因而獲得「番茄王子」的美名。

農場負責人彭金勇。

滿足顧客需求,引進多國番茄品種漸成番茄聯合國

早在民國86 年,彭金勇在亞森農場服務時,就開始引進栽種世界各國的番茄,最初他對於引進國外品種並沒有太大興趣,早期都以種植甜的桃太郎番茄或其他臺灣番茄為主。

「但我們做觀光的,一樣米養百樣人,」來觀光的顧客愈來愈多,有人喜歡吃酸的,有長輩牙齒不好想吃軟的,也有人罹患糖尿病,希望吃低糖的番茄,各種需求促使彭金勇透過貿易商幫忙尋找不同的番茄,「如果臺灣的無法符合需求,我們就往國外找。」後來引進的荷蘭黃金番茄糖度低,糖尿病和減重的人都能安心食用。自此之後,農場逐漸朝客製化發展,彭金勇無意間引進愈來愈多國外品種,形成「番茄聯合國」,吸引國內外觀光客朝聖。

彭金勇特別感謝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推廣課前助理研究員吳麗春建議他栽培更多番茄品種,原本他還擔心種太多品種不如單一品種好照顧,「但現在回頭看,吳教授的建議是對的,當初應該要更早著手。」

農場種各種番茄供遊客採果

循合法管道購買,勿鋌而走險引進有病原風險的種子

引進國外的番茄種子到國內試種,彭金勇有其獨到的心法。他選擇的標準包含外觀奇特、顏色鮮艷、市場接受度高;栽培過程中,產量和品質穩定、不易因高溫而裂果也是首要考量的重點。

彭金勇都是跟合作已久的貿易商和種苗商購買種子,包括向臺灣農產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福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糧德農業有限公司、穗耕種苗有限公司等購買。有些貿易商平常到各國參加農業博覽會,回國也會推薦農民試種新品種,例如荷蘭的番茄名聞遐邇,國外貿易商來臺考察時會順便推銷種子;以色列的滴灌系統先進,除了向農民推薦滴灌設備,也會推銷該國的農產品。

「找有執照的貿易商引進種子,有經過國內外檢疫後才有保障,」彭金勇提到,有些農民會偷偷從國外攜帶種子,除了觸法,有些未檢疫的種子還帶有病毒、線蟲或真菌,可能為國內帶來新的病原,危害作物或生態,建議農民不要鋌而走險,應尋求合法管道購買。

求新、求變,精進栽培技術吸引顧客持續造訪

引進試種期間,彭金勇認為,最大的困難在於想測試新品種時,往往面臨採購量不足而無法出貨。他曾詢問貿易商可否先買100 粒種子試種,對方卻說最低出貨量須達5 公克,約2 萬到3 萬粒,為了引進新品種,彭金勇還是硬著頭皮砸重本買下。

因番茄屬於溫帶水果,不利在位於亞熱帶地區的臺灣生長,不過彭金勇仍樂觀看待:「番茄是適應性很強的水果,透過密閉式的溫室調節溫度,只要溫度不低於攝氏8 度,也不高於38 度,並精準給予水分和養分,多數品種都能順利栽培。」然而,偶爾還是有例外,某些品種怎麼種都不盡滿意,最終只得捨棄。

彭金勇舉例,南瓜番茄乍看很漂亮,底部卻有很多像瘡疤的紋路,缺乏美感,還有大顆的草莓番茄蒂頭尚未成熟,表面就出現如被刀子劃過的裂痕,裂果不僅讓賣相差,夏天出水時也易遭果蠅叮咬,這些殘貨率高的品種最後只能放棄栽培,如同沙子灑進大海,投入的精力和成本非常人可想像。

即使有時引進試種的品種效果不如預期,但彭金勇始終相信:「從事農業要求新、求變、求創意,農場持續進步,客人才會經常造訪。」現今他幾乎一年測試10 個品種,讓顧客每次來玩都有驚喜。

彭金勇也善用在嘉義農專所學的會計學和經濟學概念,建議想嘗試栽培新品種的農民,試種時應做好成本分析和市場調查,精確地控管營運成本,才有機會創造收益與來客率高的雙贏局面。(原文刊載於豐年雜誌月刊 2016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