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稻株健康不倒伏,臺中農改場提醒一期稻作應合理施穗肥

文、圖片提供/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每年從立春到春分期間,都可進行第一期作水稻插秧,而每年的5月(立夏前後)水稻生育由營養生長轉成生殖生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輔導稻農於水稻幼穗形成期合理的施用穗肥,研究指出,合理的施用穗肥不但可增加榖粒數量5%,提高產量10 %,更可讓水稻植株強健,避免過量施肥造成稻株倒伏。

把握穗肥施用時機稻穗長且穗粒數增加。

臺中場表示,稻農可於曬田結束後約1周巡視水稻生育情形,隨機選取母莖,逐片剝去葉鞘與葉身後查看稻株幼穗形成狀態,一旦發現幼穗長度達0.2公分時,即應在2天內施用氮素肥料做為穗肥。穗肥可採施硫酸銨每分地施用17-20公斤,可有助於增大穀粒及增加5%的稻穗粒數,並提升稻米品質與10%的產量;反之,若幼穗尚未形成前就施用大量氮肥,將會拉長稻莖節間,徒增稻株高度致軟弱倒伏,對品質及產量毫無助益。

水稻幼穗達0.2公分即為施穗肥最佳時機。

臺中場呼籲,在水稻生育期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產量與品質的必要措施,只要把握水稻施用穗肥的時機,選用適宜氮肥作為水稻穗肥來源,不但可節省化學肥料的投入成本,也是友善農業環境的具體作為。籲請對水稻合理施肥技術有興趣的農友,可逕洽臺中場土壤肥料研究室。

合理施穗肥後稻穗結實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