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模範農民】黃勝裕:扛家業闢新路,「雞」起產業漣漪

偌大的雙層雞舍矗立於嘉義縣鹿草鄉田間,這裡飼養的數萬隻白肉雞,是裕正食品畜牧場場長黃勝裕的心血結晶。9 年前,他放棄升職機會,返鄉繼承家業,儘管父親勸告:「毋通養雞,太辛苦!」他仍決心重操父親舊業。面對競爭激烈的雞肉市場,他不走削價搏客源的老路,反其道改下重本,以最好的品質主打「安全」,做出市場區隔,盼漸破重圍,另闢新天下。

談起「養雞經」,黃勝裕比手畫腳模擬雞的動作和聲音,他光觀察雞群的一舉一動,便知其狀況。不過,剛起步時,黃勝裕未採父親經驗法則,以自己的想法「按書操課」,父子觀念摩擦,卻曾育出連父親都不得不稱讚的雞。

然而,之後的育成率便大跌,他想不通為何隨教科書管理會出錯,轉向同業取經,才發現前輩口中的「眉角」,都是父親曾叮嚀的話語。黃勝裕終於領悟,書本知識不能一招走天下,隨著環境差異,老經驗往往是飼養關鍵。

黃勝裕的白肉雞採人道飼養,給予足夠空間活動,他說:「空間大到可以讓牠們打架,提高活動力也增強免疫力。」

低價競爭並非長久之道

這行走了3、4年才穩定,黃勝裕卻陷入另一難題。由於進口雞肉分食商機大餅,市場又長年被幾家大廠壟斷,許多雞農無力推出自有品牌,只能與供應商合作。不過,雞農得配合大廠需求,何時養、養多少都無從選擇,形同「代工」,再加上飼養成本提高,雞農利潤仍跌在谷底。

當大家都採「薄利多銷」苦撐時,黃勝裕卻決心自立品牌。因為,他自知削價競爭並不長久,一旦更便宜的進口雞肉叩關臺灣,國內供應鏈將更岌岌可危,不如做出市場區隔,提高競爭力,也打破不停循環的壟斷。

真金不怕火煉,打造透明溯源管理

黃勝裕力推安全、可溯源的雞肉,他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用好菌壓制壞菌,降低藥物用量;同時,雞隻飲水中加入草本類植物,如麝香草,也能抑菌。此外,黃勝裕建立透明產銷流程,打造專屬包裝室,並採自主與他人抽驗的多軌機制,連檢驗部位都使用最易殘毒的雞肝,確保食安無虞,才能實在地貼上認證標籤。

「食品安全和極致的換肉率只有一線之隔。」黃勝裕希望打前鋒,帶動良性競爭,雖價格提高,但誠實面對消費者,讓更多人願意買單好雞肉,也許就能搶救逐漸崩盤的市場,同時讓更多人享受好吃的健康肉品。

利用麝香草(左)與益生菌(右)加入飲水或飼料,好菌自然能抵抗壞菌,減少雞隻用藥。

重畫雞農藍圖,盼翻轉產業命運

「我是個除了養雞,什麼都不會的人。」黃勝裕謙虛地說,從前戰戰兢兢地窩在雞舍拚命養,現在跳出來做加工、銷售,遇到不少新難題。幸好,這條路上並不寂寞,不論是父親、妹妹、同樣推廣牛肉品牌的楊鎵燡、嘉義縣農業處畜牧科長林珮如,甚至是嘉義縣政府的「嘉倍安心」輔導等,都是成長的助力。同時,合作業者與民眾的正向回饋,更讓他堅定方向。

黃勝裕沒日沒夜地照料雞隻、進修學習、又馬不停蹄地修正銷售端的工作,「不能說辛苦,因為我們就是靠這行吃飯的。」他回想,幾年前參與十大神農與模範農民獎選拔時,評鑑委員強調,他們要看的不是個人,而是他對產業的影響,這段話讓他反思也拓展工作意義。

所以,這些日子,黃勝裕將累積的經驗與想法實踐於產業,身為農二代卻不侷限發展,將「畢生以養雞為職志」作為座右銘,從個人的努力出發,推廣理念,期盼在產業激起漣漪,讓養雞業蛻變出新姿態。

(文/許鈺屏,攝影/葛晶瑩,原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7年01 · 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