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營造——稻田旁的黃花風鈴木

做好規劃,農地有樹就景觀及生態乃至微氣候等,仍會帶來諸多好處。圖為示意圖,非當事黃花風鈴木。(圖片來源/王緯濬@數位島嶼 CC BY-NC-SA 3.0 TW)

文/久惠 

3月天,南臺灣和煦的陽光遍灑臺南官田的心安農場,田區中一排排綠油油的一期稻作秧苗中間,有幾隻黑白分明的高蹺鴴,在水田中安然自在地跺來跺去;俗稱烏秋的大捲尾高高地歇在電線上守護自己的領域;一大群麻雀聚在有機堆肥上,嘰嘰喳喳地玩耍覓食。

這裡原本是以慣行施作的甘蔗田,農場主人何俊男並非專業農夫,曾是IC設計的外商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因為十分感佩慈心創辦人推廣有機農業的精神,在104年底,向台糖租下十公頃的土地,以自然永續的方式耕作,並以「棲地營造」申請綠色保育標章,希望打造一個兼具休閒與教育功能的生態農園。「希望透過大面積的生態重建,形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讓更多心繫環境生態的有心人更接近自然!」何俊男說出對心安農場的願景。為了打造理想中的生態農場,何俊男決定先種樹。

心安農場主人何俊男(右)希望提供一個民眾生態教育的場域。(圖片提供/何俊男)

幾經考慮,計畫將樹種在農機進出的田區中央道路,許多人對此持反對意見,但何俊男的想法是,雖然中央道路出入方便,但是對生物的干擾相對也比較大,所以不以「人」的角度為考量,排除眾議,堅守生態為主的初衷,把樹種在田區主要道路兩側,希望將農場營造成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生產兼顧生態的場域,以落實綠色保育的精神。

今年3月,農場和慈心基金會合作辦理「2017綠保棲地營造種樹活動」,並配合農場有機高麗菜採收體驗,希望透由大眾的參與,實際認識綠色保育內涵,並支持在地友善農業。當天有將近200位大人小孩共襄盛舉,大家歡喜認真地將小樹苗種下,之後在樹苗四周做出水圍、再提水澆灌,何俊男看在眼裡,心中有著滿滿的感動。當天共種下257棵黃花風鈴木,期待來春開出華麗的金黃色花朵為農場增色,而豐富的花蜜,會吸引蜜蜂和其他昆蟲,加上之前已經種了台灣欒樹等樹苗,搭配原有寬廣的水池,理想中的生態農園已漸漸成型。

台糖主辦陳朝寬先生對於何俊男投入人力財力維護生態的善舉十分讚嘆:「這裡的土很硬,但何先生的心很軟,要幫這塊土地營造生機。」並堅定地說:「過去10年來,我都用慣行方式對待這塊土地,現在,我決定要用有機善待它。」

生態與保育能夠永續經營,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一個令人與動物都心安的「心安農場」綠樹成蔭指日可待,相約不久的將來大家再回到這裡,一起體驗綠色保育豐富生態的美好!

農場種樹的好處

一般以生產為主的農場不會特意在田間種樹,因為會佔掉生產面積,另外,樹根及樹蔭會影響作物生長,但如果農田面積夠大,做好長遠規劃,種樹還是不錯的選擇。

  • 調節氣溫、增高濕度:樹冠可阻截、反射及吸收太陽輻射、調節氣溫。蒸發水分,則能增高相對溼度。
  • 補充氧氣,淨化空氣: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減緩溫室效應。葉面可黏著懸浮微粒,可淨化空氣。
  • 提供遮蔭休憩:樹木除可綠美化環境,在陽光熾盛時可遮阻陽光,是辛勤耕作後最佳休息之處。
  • 生物保育:樹木的寬廣枝葉、花蜜果實,為野生動物生活空間,為農場帶來生物多樣的環境。
  • 水土保持:樹根可固定土壤,不易流失;落葉能保護表土,腐爛後則成為肥料。

(本文轉載自2017年7月號《慈心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