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讀好書】味道的風景

內容提供/ 合作社出版 文/ 平松洋子

為什麼你該讀這本書

食物滋味是喚醒我們埋藏心底記憶最好的觸發點,日本生活散文家平松洋子的字裡行間盡是慧黠又細膩的心思,讓味道不只留存在舌尖,也在廚房、在街角、在旅途中,也提醒我們,每一種食物的滋味背後,都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世界

咀嚼,盡是好事

出門在即,想速速解決一餐,便隨手抓了身邊有的東西湊合。吃剩的馬鈴薯歐姆蛋、香蕉、酪梨、優格、一小塊高達起司(Gouda Cheese),坐上廚房的椅子囫圇吞完之後,便從家中飛奔而出,但心中卻有微妙的不滿足感。好不容易趕上巴士,喘了一口氣沉靜下來,回想剛才的那一餐,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剛吃的淨是些不必咀嚼的食物。)

全是些即使沒牙也能吞得下去、軟不溜丟的東西。但同時,我也感到一股安心,好在我的腦子還會告訴我,光吃軟食是不能滿足的,牙齒還是需要可以啃、可以咬的食物。

在公車裡搖搖晃晃之下,我憶起某高級料亭的店主曾這麼說過:

「我們的客人以年紀大的人為主,因此端出來的料理多會是柔軟好吞嚥,飯也煮得偏軟,鮑魚、竹筍等較硬的食材也會特地煮得久一些,刀工也特別下工夫做得細些,若是年輕的客人,我們就會事先說明,口感上可能無法得到滿足,得要多多包容。」

店主最後還補充了一句:「說到底,供應軟食已成為我們的經營方針了。」確實我有朋友曾私下說:「那間店好吃是好吃,但吃完之後,感覺好像沒吃什麼。」我想原因就在此吧!

人的咀嚼能力年年不斷減弱,牙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衰老,只有這件事是上天平等降予每個人的,因此我總希望在還有力氣嚼東西的時候,盡可能地善用牙齒。一口咬下,確實咀嚼,這個動作會用到臉頰的肌肉,進而刺激腦部神經,分泌出唾液,幫助消化,也帶來滿足感。越嚼好處越多。

然而,若說要達到確實咀嚼,其實需要一番努力。只要試試看,便知道我的意思。即使下定決心要「一口嚼30下」,也實在很難做到。在吃粥或喝濃湯時就算刻意先嚼過才入喉,但喉嚨會忍不住想將食物吞下。「吞」這個動作便是吃的快樂來源之一。大約嚼個十下就得開始抵抗「想要一口吞下的誘惑」實在辛苦。

不過,伊賀的硬燒仙貝倒是很會給人釘子碰。它不愧是作為伊賀忍者隨身攜帶的食品,若想徒手掰開,不管如何用盡心力,它依舊是聞風不動、堅若磐石,用牙齒啃,看似行得通,卻連一點碎屑都沒掉下來。明明我再怎樣也算是肉食動物,卻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說到這兒,據說下顎最有力的動物前5名依序為①尼羅鱷②大鱷龜③獅子④大白鯊⑤斑點土狼。吃下一塊肉還會因為「好軟好嫩」感動不已的人類不知排在第幾名,真教人感到無力。

但是不論什麼機能,若是不去用它,就一定會越來越不好用。是以,我不時發憤圖強,將手伸向越嚼越有味的東西,鞭策激勵自己的牙齒。舉例來說,蔬菜類的就吃牛蒡、蓮藕,生的紅蘿蔔嚼得咔啦作響。魚貝類的話就吃烏賊、章魚、干貝唇,或是乾貨類的干貝柱、鮭魚乾、鱈魚乾、魷魚乾。

要試試下顎力氣還剩多少,最好用的除了魷魚乾不做他想。可別小看它,外表乾乾癟癟,弱不禁風的樣子,要比韌性,恐怕無物能出其右。如果咬得不夠力,馬上嘴裡就會傷痕累累。要是感到挫折而中途就直接吞下又難消化,在肚子裡可會鬧得你受不了。魷魚乾擺明就是來挑戰你牙齒的實力。

所以想要趕走睡神時,可以立即見效的據說不是口香糖,而是魷魚乾。因為得要讓臉上肌肉用力,為腦神經帶來強烈的刺激而產生提神效果。不過,說是這麼說,想睡時若是在搭車又不能升起火爐來烤,就算是在可以烤的地方又免不了臭氣升天,要擔心的事還真不少,但我仍建議將魷魚乾列為外出常備品,隨身攜帶,您覺得如何?

(本文摘自合作社出版《味道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