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後注意土石流警戒值,自主監測減少傷害

文/ 林宜潔 首圖攝影/ 林義陞

2月6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花蓮、宜蘭震度達7級,災情嚴重。在此同時,專家提醒地震後土石鬆動,土石流發生風險也跟著提高,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已經啟動衛星影像監測,建議山區民眾密切注意降雨狀況,留意土石流雨量基準警戒情形與落石,避免震後的二度傷害。

震後土質脆弱,土石流風險增

臺灣目前有1719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如果24小時降雨超過200-600毫米不等,中央就會根據區域發布黃色警戒跟紅色警戒。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尹孝元指出,強震後土石全面鬆動,若面臨強降雨,恐有引發土石流的風險。尹孝元舉例,2010年瓜地馬拉火山爆發,火山碎屑降落在山裡,颱風又帶來強降雨,把不穩定的土石往下沖,引發土石流,造成二度傷害。

尹孝元說明,當震度達到5級以上,水保局會調查新增山崩事件,以衛星影像監測判斷地表植生狀況。如果判定有改變,集水區附近的居民就必須特別注意。除了山崩調查監測,水保局也會下修土石流警戒基準值,例如本來預估500毫米可能引發土石流的地區,會依照地區評估調降50-100毫米。2002年,水保局建立了以雨量為基準的土石流災害資訊系統,2004年七二水災,多虧資訊系統提早預警,做好疏散,大甲溪沿岸松鶴部落有60戶被土石流埋掉,但只有1人罹難。

目前全臺有6區必須盡量遠離山區,也要注意落石。分別是宜蘭南澳、蘇澳、花蓮市區、壽豐鄉、秀林鄉跟吉安鄉。居住在有土石流威脅地區的民眾,可以用簡易雨量筒來自主監測雨量是否達到警戒值,隨時保持防災意識。

一把尺跟一支鉛筆,在家做房屋檢測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秘書李維森表示,民眾在地震過後,最好自行檢測自己的房屋狀況,了解結構是否受損。李維森指出,民眾可以用鉛筆在家裡牆柱的裂痕尾巴做好日期標記,用尺量出裂縫寬度標記上去。這幾天餘震不斷,可以檢測自己的房屋裂痕是否有繼續擴大。另外,注意柱子是否有斜向裂紋,如果是斜向裂縫,代表柱子可能受到扭力破壞,結構比較不穩。李維森呼籲,若監測裂痕有持續惡化,一定要向營建署的土木技師或結構技師尋求專業幫助,讓技師來初勘鑑定。

另外,李維森強調,整個臺灣都有活動斷層,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生活在臺灣,防震必須是跟注重飲食養生一樣的生活態度。民眾心裡要隨時有防備,萬一現在發生地震,我的逃生路線在哪裡,每天活動的地方包括家裡、公司,民眾都要清楚了解自己能怎麼逃生。

尹孝元指出,日本曾經針對阪神大地震的生還者調查,發現以自助方式活下來的生還者高達總體7成。他強調,防災主體是民眾,萬一天災發生,自主做好防災預備,才能增加生還的機會。

「很多租屋族家裡都沒有儲糧儲水,沒有防災觀念。」李維森表示,準備緊急避難包不是為了逃生,是為了地震過後,道路可能中斷,影響物資補給。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緊急避難包應該包含飲用水、防災食品等至少三天份的食物,另外包括禦寒衣物、雨衣、手套、常備藥品、身份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等證件影本,哨子、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等。

李維森說,就算沒有因為天災受傷,外面的資源被阻隔暫時無法進入災區,能不能自行撐過三天可能就決定生還的機會,呼籲租屋族一定要有防災的觀念。

(圖片提供/內政部消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