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再難也要賣,高原上的產銷平臺力抗貧窮(下)

文/ 陳怡樺 圖片提供/ 牧雲坡

1970年代末期,中國進行改革開放,三農問題、城鄉二元隨之而來,進而促成了「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推展。四川省,這個地景複雜、發展傾斜,城鄉之距顯而易見的內陸大城市,如何定義、如何發展「社區/社群」關係?「產銷」關係又如何公平實踐?

(上篇請見〈蜀道再難也要賣,高原上的產銷平臺力抗貧窮(上)〉)

信任,是高原上最甜美的滋味

蜀光扎實的社區經營成果,也成了牧雲坡開展的底氣。「牧雲坡」是韓偉取的名字,在離白雲很近的山坡上放牧追雲,取「純白潔淨」的意象。

有感於近年來食品安全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經常在農村裡跑,知道村民都是友善種植種出好產品,希望能協助農民獲得較好的價格,但外部銷售資訊的接收不對等種種因素,以致村民與市場的連接斷掉了。」杜玲談到,成都平原生產戶和高原的農戶面對的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有很大的不同,語言、溝通方式、談判技巧等各方面的不同。

韓偉接著說,早在3年前,蜀光便開始嘗試以牧雲坡為名開辦社會企業、創建品牌平臺,預期凡是符合蜀光標準和要求的產品可進入平臺,以牧雲坡為通路對外銷售。如此一來,可解決村民的銷售問題,也可建立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關係,同時牧雲坡的營收也可以成為蜀光開拓財源的方式之一。

歷經3年的準備期,牧雲坡走訪產地,和生產者一起挑適合的產品、確認生產方式,直到2017年牧雲坡正式登記註冊,目前推出了松茸、大櫻桃、蜂蜜、犛牛肉、蘋果等產品。牧雲坡不標榜「有機」,由於目前中國市場上對於「有機」的標準很混亂。「牧雲坡強調乾淨,不用化肥和除草劑是底線,以老品種為優先,與生產者一起討論產品的標準,我們也陪伴生產者慢慢走過把產品變乾淨的過程。」韓偉說,櫻桃的生產者從4戶農家成長到現在十多戶,就是慢慢修正生產方式的成果。

談到定價,牧雲坡的蘋果和櫻桃價格比市價高,杜玲談到,這是「兩道返利」折算的結果,一道是回饋給生產者的利潤,另一道回饋給生產者所在的社區。杜玲也以珍稀的松茸為例,松茸是完全野生的植物,售價隨著天氣和當日採收狀況漲跌波動很大,牧雲坡強調的價值是環境友好型的採集方式,每挖出一朵松茸後必須覆土,也不可使用破壞型工具,以此對消費者進行產品的環境教育。「市面上的產品圍繞在顧客的需求,但牧雲坡是從農戶的需求出發,牧雲坡想做的是不只是賣產品,更重要的是價格背後的『價值』,扶貧是我們的使命。」杜玲說,牧雲坡的產品得來不易,從生產到運輸每個環節都存在很多的困難,他們期待,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同時,不只認可生產理念,更能對生產者同理共感。

在牧雲坡的協助下,每個工作村子裡都設有項目管理小組,由村民自組,小組成員負責組織村民、生產、技術傳遞,產品收集、質量控制監督等細節。不同於一般消費團體找產品,必須自備很多的背景知識確認產品的良莠,蜀光自許為協助者,不是做項目的人。「以信任為基底的工作方法,讓每件事的發展都很踏實,尤其在食安危機頻發的現在,我們不需要在每個樹下或每頭牛身邊安排一個人守著。」杜玲談到,我們和村民的信任關係很穩固,他們不會有所隱瞞。

「這條路不好走,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蜀光依然決定要做!」不論是扛著重重的使命的蜀光,還是創業維艱的牧雲坡,在鬆軟黑土壤上披荊斬棘的每一個腳印,期待更多有溫度的消費者加入,與牧雲坡越走越近也越走越穩。

 


延伸閱讀

本文為【噴射發展後的城鄉之距】系列二【溜雲放牧「牧雲坡」】文章

系列一請見〈借鏡臺灣主婦聯盟,成都媽媽為食安拚了〉、〈成都版主婦聯盟」,撐起災後羌族地方經濟

系列三:【讓食材有名有姓】馬雲做不到的事,大國裡的小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