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違章工廠拆定了,農委會:年後再公告第二波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首圖攝影/ 汪文豪

為了遏止農地上的違規工廠亂象擴大,行政院於去年 10月核定「保護農地 – 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行動方案」,第一波違規優先執法名單 17件,5件已拆除,其餘 12件將於今年 3月底全數拆除完畢,農委會今天透露,還有 60件正在調查,確定會拆除的已有 10件,預估農曆年後會公布第二波執法名單。

第一波拆除17件,今年3月底全數完成拆除

去年農委會、內政部及經濟部共同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研擬拆除2016年5月20日後農地上施工中與已完工的違規工廠。

第1波違規優先執法名單經專案小組確認有17件,包括彰化縣8件、高雄市5件、臺南市2件、嘉義縣、雲林縣各1件。目前5件已拆除完畢,包含高雄市2件、臺南市2件、嘉義縣1件。其餘12件將於今年3月底全數拆除完畢。

彰化縣核定拆除的農地違章工廠數量最多,至今一件未拆,專案小組盤點,彰化縣有5件違章工廠屬施工中案件,預計一個月內進行拆除作業,其餘3件陸續排定在1月斷水斷電,預計2個月內進行拆除作業。

第二波執法名單也在審議當中,初估有約60件正在調查,確定會拆除的已有10件,預估農曆年後會再公布第二波執法名單。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只要在農地上違規使用,經過跨部會跟中央政府確認之後,都會是拆除對象。拆除名單的建立主要透過以下三個來源,一是民眾或公民團體檢舉,二為地方政府自行查報,最後則是透過內政部的衛星圖監測。

(圖片來源/「保護農地-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行動方案執行進度平台)

首波執法清冊17件中的嘉義縣違章工廠拆除情形。

違規工廠之眾,行動方案如何解

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主任許正宗表示,全國違法工廠約有3萬8千家,其中大約4成是在農地上。在場媒體質疑,按照這樣的拆除方式,如何能應付龐大數量的違規工廠。

陳吉仲表示,此方案目的並非要把工廠全數拆完,而是以政策引導,希望達到未來農地上新增工廠即報即拆的嚇阻,不再讓農地逐步流失,才會針對2016年5月20日後新增的違規案例進行拆除,導正農地使用。「要讓社會大眾知道,不要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再繼續到農地上進行工廠生產。」

已存在的大面積工廠何去何從

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表示,未來針對大面積的工廠,將以合乎國土計畫的方向引導,讓土地在有計畫的利用下,回歸合法使用。「絕對不可能就地合法。」花敬群表示,已有群聚效應的大面積違規工廠將分成不同面向進行輔導,即便銜接國土計畫,逐步走向合法,廠商也必須承擔相當代價。

如果工廠具高度汙染性質,將輔導工廠搬遷至工業園區,農業加工廠未來將劃入第四種農業區,屬於第二級或第三級農業,在國土計畫中仍屬於農地。而如果是非農業家工廠,但對於臺灣產業發展具有價值,也已經形成聚落,將劃入城鄉發展區。

花敬群補充,第一波拆除執法較為溫和,主要是在這些地方蓋工廠的業者,多半也都屬於中小型的業者,沒有太雄厚的資金,拆除的過程各方都很痛苦。啟動拆除後,除了確保農地使用,也是讓地方政府知道,中央會在後面撐腰,就勇敢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