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落葉劑不慎險失明!陳吉仲以父親之痛,宣示明年提出農民職災保障方案

文/ 林慧貞 攝影/ 謝佩穎

農民遭曳引機壓傷截肢、修理溫室墜落,卻沒有任何職業災害保障,只能自己默默吃藥復健。地方政府、勞動法學者都紛紛呼籲,農民也是勞工,勞動部的職業災害保險相關法規,應擴大適用農民,儘速調查農民因工作受傷的樣態。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與會時透露,父親在屏東萬丹種紅豆,去年調配農藥時濺到眼睛,差點瞎掉,明年將提出農民職災保障可行方案,提升農民職安。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的父親也曾經遭農藥噴濺眼睛,差點瞎掉,他承諾明年提出保障農民職安方案。

農民納入《職災法》?勞動部:政府一體,配合農委會

臺灣有122萬人參加農民保險,但現行農保沒有職業災害給付,農民在工作中受傷住院,無法獲得補償,治療期間不僅收入全無,傷後要回到職場也沒相關復健資源,只能靠自己。今天下午豐年社舉辦「推動從農職安座談會」,邀請農村第一線醫師、地方政府官員,以及勞動法學者、勞動部與農委會等等,探討如何保障農民健康。

勞動部為了整合散落在《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中的職災補償,研擬《職業災害保險法》(簡稱《職災法》)單獨立法,但保障對象並未納入農民,屏東縣勞工處長林德輝也身兼農民,早在去年便不斷呼籲勞動部,《職災法》應擴大適用對象。

林德輝表示,《職災法》精神就是要擴及到整個行業,讓人人都能受到職災保障,農民也是勞動者,現行保障卻相當不足,「沒有保障是影響農業缺工的重要因素。」呼籲勞動部在研擬《職災法》單獨立法時,不要忘記納入農民。

屏東縣勞工處長林德輝在農村第一線觀察,現有農民職災保障不足,呼籲勞動部《職災法》應擴大適用農民。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透露,去年這時候正值紅豆採收,父親裝農藥巴拉刈進噴霧桶時,不小心濺到眼睛,本來不以為意只用水沖洗,沒想到越來越嚴重,一週後送到大醫院,眼睛差點瞎掉。為了保障農民職安,已啟動相關研究計畫,到今年底之前,蒐集各國農民職災、保險制度,明年1月到6月整合上述研究,提出農民職災入法可行方案,不過還要跟勞動部討論。

勞動部常務次長林三貴也回應,職災除了造成個人傷害,也讓許多家庭陷入困境,「各行各業都應該受到保障。」各國對農民職災保障分為三類,一種是單獨立法,一種是一視同仁,一種則是自願性加入,站在政府一體的立場,農委會如需要立法或行政推動,勞動部會盡全力一起合作。

主管職災的職安署職災勞工保護組長許莉瑩則認為,農民除了職災保險,還需要普通事故保險,但農民工作型態和勞工差異很大,目前判斷他們是不是職災的行政成本很高,應特別設計一個屬於農民的機制。

不過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鄭雅文教授反駁,如果因為工作型態特殊就全部立專法,「那勞動部的工作給其他部會做就好了,醫師工作給衛福部管,農民給農委會,船員給交通部,但各部會有無辦法勞動檢查?」《職災法》單獨立法應納入所有職業,包括農業、自營工作者,針對農業特殊工作型態,再特別設計職業傷病認定標準,配合預防和復健、農業部門勞動檢查。

座談會中民眾也反應熱烈,在會中說出自己的看法。

勾稽資料,建立農業職安數據

不論農民職災該如何入法保障,最重要的是必須先有基礎資料,才能認定災害發生和工作的關聯,但目前臺灣相關資料少之又少。

在農村第一線收治病患的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中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醫師李念偉觀察,由於農民不適用職災給付,踏進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只是多花錢,去年到今年10月,院內354個職業傷病通報個案,只有7位從事農林漁牧業,佔2%,但雲林農戶佔全縣38%,漁業則佔5%,總計約30萬左右人口,這些數字落差顯示現有機制出現問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郭育良則以「no data, no problem」,形容現有農民職災資料的匱乏,他指出,根據勞動部統計,農林漁牧業通報職災者只佔1%,社會對農民職災瞭解不足,使得保護和安全措施不夠,「我曾做過農藥皮膚暴露,農藥往上噴果樹,五分鐘全身就濕了。」亟需建立相關資料,到工作現場勞檢、評估危害,想出控制方法。

林德輝表示,明年將跟國衛院合作,抓出屏東縣近十年農業人口死亡、生病數據,「這是重要研究開端。」勞動部職安署副署長陳秋蓉也表示,接下來會和國衛院合作,勾稽農保和健保,分析參與農保的人可能發生什麼傷病,進一步釐清哪些和工作有關;並趕快編出教材,分享給農委會,納入學院課程,特別是針對青農宣傳。

李念偉建議,現在全臺有10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和周遭醫院建立網絡,就像衛星的概念,絕大多數人民都涵蓋在服務網內,政府可利用這個既存架構蒐集資料。

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則表示,農業產業型態多元,缺工嚴重,「種鹹菜,一臺貨車從彰化、雲林、嘉義,一路撿工,每臺車45人起跳,如何保護這些工人安全?」政府應儘速調查。

勞動部常務次長林三貴承諾會配合農委會立法討論保障農民職災。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中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醫師李念偉觀察,農民沒有職災補償,因此不願意多花錢踏進職災傷病門診。

農會、合作社培養種子教師宣傳衛教

農民長期被排除在職災保護網,連帶失去警覺心,李念偉曾在3年前收治過一名35歲的青農,因曳引機翻覆,未繫安全帶,左腿壓傷只能截肢,今年李念偉在二崙鄉舉辦「農業職災預防」講座時,有約3至4成農友坦承,操作曳引機多未繫安全帶。

屏東縣政府今年曾透過各農會、合作社等地方團體,到各鄉鎮安排23場農民職災宣導會,明年預計還會辦理30場次。林德輝說,許多農民都反映,第一次聽到農業職安觀念,但經過這幾次宣傳,現在農民的觀念也提升了,還有30個鄉鎮公所農會主動在明年農民曆印製宣傳訊息。

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莊弘毅理事長也表示,早期鋪天蓋地宣導採收洋蔥要戴護目鏡,開宣傳會時送護目鏡,「最近我打電話問眼科主任,問有無挖眼睛的(移植眼角瞙)?他們說好久沒聽到了。這就是衛教的成效。」

他建議,政府可在產銷班、農會培養種子教師,讓農民簡單知道職業傷病原理,就跟勞工衛生安全教育一樣,固定時間宣導衛教,以後產銷班教大家種新品種、食品加工的過程,就可以和農民說可能發生什麼職業危害、這部分要做什麼預防。

(左起)農委會輔導處農民福利科長王東良、屏東縣勞工處長林德輝、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理事長莊弘毅,探討如何宣傳農業職安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