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黃金」山葵品種的另一選擇——綠梗山葵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 林業試驗所

阿里山山葵產業去年因土地利用問題全面停種,主力生產的紅梗山葵縱使品質好、價錢高,產業目前並無復甦跡象。林業試驗所2010年投入研究另一適合較低海拔種植的綠梗山葵,希望帶給臺灣山葵產業的另一選擇。
目前確定綠梗山葵能在1,000-1,500公尺海拔種植,林試所也採集綠梗山葵種子,建立臺灣自供種子、發展種苗的相關技術,未來也將投入山葵葉鮮食開發。

綠梗山葵,中高海拔可種植

阿里山是臺灣少數適合高價作物山葵(俗稱:哇沙米)生長的地方,主力種植紅梗山葵,提供高級日本料理鮮食使用。去年因為國有林地所有權,水土保持與環境問題,土地由林務局全面收回。

紅梗山葵需生長在海拔超過2,000公尺以上,對種植環境要求較嚴格,價錢也較高。阿里山停止生產之後,臺灣的目前紅梗山葵種植可說全面停擺。

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黃怡菁表示,他與研究團隊在2010年投入研究綠梗山葵,發現綠梗山葵比起紅梗山葵較耐熱,適合較低海拔種植。「只要避開夏季,綠梗山葵可以在臺灣的1,000-1,500公尺海拔正常生長。」

主攻加工市場的綠梗山葵

黃怡菁說明,綠梗山葵是最大宗供加工用的山葵,跟鮮食使用的紅梗山葵不同。黃怡菁指出,紅梗山葵以分株苗種植,綠梗山葵則是使用種子育苗。他強調,以種子育苗比較不會從母株遺傳疾病,但也沒辦法保留母株的優良風味,另相對需要較長的育苗時間。

一般而言,紅梗山葵收成至少要14-18個月才能分等級收成,綠梗山葵在臺灣雖然可以種在中高海拔,但整體而言,山葵栽培仍需要陰涼多濕的環境。

黃怡菁說明,為了避開夏日高溫,綠梗山葵從9月種植下去到5,6月採收,成長時間頂多也只有8,9個月,根莖部分會比長時間生長後採收的紅梗山葵短。

黃怡菁表示,近來因為加工技術精進,山葵葉柄與短根莖做成的加工產品,成為山葵鮮用以外的另一消費模式,也是新潛力市場。綠梗山葵如果能在臺灣推廣種植,或許能帶來新的山葵產業契機。

過去臺灣山葵產區阿里山主要生產紅梗山葵,綠梗山葵為另一品種,可以在較低海拔種植。此為綠梗山葵幼苗。

突破關鍵技術,臺灣自行採種育苗

黃怡菁指出,一開始綠梗山葵種子主要從中國進口,後來林試所進一步建立「山葵種子有效貯藏技術」,以及「山葵種子貯藏及整齊實生苗之促成栽培技術」 ,目前臺灣已經能有自己的山葵種子,並且開發出在種子採收後兩個禮拜內使種子整齊發芽,發芽率可達八成以上的技術。

「讓種子快速整齊發芽才能促進產業生產。」黃怡菁表示,綠梗山葵的種子通常在每年6月成熟,且採收後種子會進入休眠狀態。林試所不斷嘗試,才開發出讓種子快速且整齊發芽,育成定植用健康種苗的技術,需要的廠商可向林試所洽談技轉。

未來將研究枝葉利用與簡易加工

黃怡菁表示,綠梗山葵的種植高度,剛好跟高冷蔬菜的種植海拔重疊。未來綠梗山葵的市場如果擴大,農民如果願意長期投入,也可以在短期葉菜類以外,有另外一個種植選擇。

受限於山葵採收後無法久放的特性,黃怡菁表示,未來團隊將研究發展簡易加工的方式,讓山葵的採後保存更有彈性。另外,綠梗山葵還有葉子可利用,林試所也將投入枝葉鮮食研究。黃怡菁補充,或許綠梗山葵的葉子未來能像一般葉菜一樣,成為大眾家庭的桌上菜餚。

林試所未來將投入綠梗山葵葉的鮮食利用開發,山葵葉未來或有機會成為民間的家常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