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溫室,農民要注意——先評估市場與資金,莫為領補助「先蓋再說」

內容提供/ 豐年社 文/ 林慧貞 攝影/ 林韋言

近年精緻蔬果成農業主流,鄉間蓋起一棟棟溫室,但到底怎麼挑廠商、興建的「眉角」在哪裡,各方說法莫衷一是。越來越多因為領補助「先蓋再說」的農民,也讓許多早一步投入溫室栽培的前輩搖頭,建議欲投入的農民先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精算成本效益,別一窩蜂蓋溫室。

雲林西螺是臺灣葉菜類最大產區,車子駛在田間小路,每5分鐘就可以看到綠色紗網罩住的簡易網室,黃福壽、黃博典父子的4公尺高鋼骨溫室,在其中顯得特立獨行。

黃家父子因為被颱風吹怕了,10多年前便投入新臺幣上百萬元,蓋五星級溫室,埋水泥地基、採鋼骨結構,種1把30元的空心菜,當時被視為瘋子;10多年後,他們已申請到有機驗證,靠著這棟溫室搶下大賣場訂單,溫室本錢早賺回來,還另外蓋了好幾棟。

但同樣地點、同樣作物,也有農民大興土木,蓋鋼骨溫室種空心菜,溫室完工了,菜也長出來了,卻遭銹病、露菌病襲擊,找不到通路商收購。

黃家父子成功並非偶然,黃博典說,蓋溫室前一定要評估市場在哪裡,考量自己的栽培技術。先前要蓋溫室時,父子就已經想好要種什麼菜,也接洽了一些通路商,不是所有菜都適合種在溫室,十字花科的菜怕熱,種在溫室反而長不好;空心菜耐高溫,但溫室濕度較高,要特別提防病菌孳生,注意通風排水。

供應大賣場的太陽生鮮農產股份有限公司採購人員王敬群則站在通路端分析,近年用溫網室栽培葉菜類的農民的確變多了,也有人自告奮勇說要供菜,但有些品質不佳,有些產量不足,很難滿足大賣場需求。

穩紮穩打是上策,以黃家為例,空心菜成長速度快,夏季16天就能採收,因此他們一開始只試驗5分地蓋溫網室,慢慢建立通路。有把握了,才擴大到至今1公頃,大通路也自然找上門。

另一位讓蔬菜住在鋼骨溫室的宜蘭三星蔥農林東海,因蔥的品質佳、供貨穩定,獲得鼎泰豐青睞,甚至躍上蔡英文總統國宴餐桌。他也建議農民評估自身需求,再思考要蓋哪種溫室,例如他就是考量宜蘭多雨、多颱風,但客戶是餐廳、大賣場,必須穩定供貨,才決定花大錢蓋溫室,「而且不要東省西省,貪圖一時便宜卻很快破損,整年沒收入,反而得不償失。」

別太仰賴補助,農民應備好資金

評估自己要蓋的溫室型態後,就像蓋房子一樣,農民也得準備好頭期款。有溫室廠商抱怨,許多農民自籌資金不足,說要等政府補助下來才付尾款,結果一拖好幾個月,逼得他們後來再也不接政府補助的農民了。

在嘉義種溫室小番茄、小黃瓜的農民吳世彥認為,雖然政府有補助,但農民一定要備好自籌款,若手頭資金不足,建議先跟廠商拿報價單,到農會貸款,確定錢會下來再蓋,且貸款金額別抓太緊,「不要蓋到一半找錢,很尷尬。」

在臺南麻豆種蘆筍的曾冠維強調,即便現在政府有補助,但農民不該覺得自己省到錢,應把這筆錢拿來加強設施結構,才能因應越來越頻繁的天災。

強固型的鋼骨水泥地基較穩固。

確定合約內容,注意廠商怎麼開發票

打聽廠商名聲,除了和其他農民交換資訊,記得和廠商要計畫書和產品細項報價單,詢問後續保固。

以曾冠維為例,溫室廠商提供非常詳細的計畫書,大到鋼柱,小到螺絲釘,單價、數目、總額全都列得一清二楚,不像一些業者只列出大項數字,如鋼材xx元、塑膠布共xx元;另檢附「簡易溫室整體結構圖」,分成風頭、屋頂、基礎、上部結構,一一羅列出錏管的尺寸、數量、構築的工法、防蟲網網目等,最後則留下設計者的名字、廠商用印,讓農民冤有頭、債有主。

雖然造價比其他業者貴了新臺幣2、300元,每坪要新臺幣2,800元,但順利挺過梅姬颱風災害。

另一個判斷廠商優劣的小撇步是發票,溫室業者透露,有些業者造價便宜到1坪只要新臺幣2,000元,但經常偷工減料,蓋完就跑,後續求償無門,這些業者通常沒公司登記,是跟別人借發票,農民切勿貪小便宜,得不償失。

基礎知識要有,監工很重要

除了找到好廠商,確保施工按照程序也是關鍵,出身中正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的曾冠維強調,監工很重要。

曾冠維曾在北部做過室內設計。在營造業,收取設計費、派人監工是基本程序,但蓋溫室時大部分的工班只聽發包廠商指令,即使農民當場發現需要修改,也很難直接指揮工班,監工即代表廠商,成為農民和工班的橋梁。曾冠維蓋新溫室時,便額外花了整體工程費的1.5~2%,作為監工費。

監工本身必須具備結構專業知識,確保工圖相符,並且可在現場實際測量建築強度,隨時和農民、工班討論哪些地方需要加強;當然,若興建完成後出現問題,農民第1個就找監工算帳。他直言:「專業的東西,還是得要有專業的人去做,雖然多花了幾千元,但細節更有保障。」

不過每個地區的風土環境,還是只有農民最了解,因此農民本身也要有基礎溫室概念。梅姬颱風後,曾冠維的溫室底部多出了3條斜拉的鋼索,牢牢抓住地面;風災後,本來廠商評估他的溫室結構已經夠穩固,不需額外拉繩,但這幾個颱風下來,曾冠維發現溫室底部是受風面,不斷堅持一定要補強。「廠商只是就大項設計,農民才最了解在地,一定要互相溝通。」

希望有套組,資訊更公開

歷經颱風的慘痛教訓,許多農民已慢慢體認到一分錢一分貨,但是當他們想進一步跟廠商溝通時,卻常常被專業術語拒於門外。

由於溫室資訊不透明,農民只能口耳相傳,很多知識都得自己挖掘,例如番茄用熊蜂授粉,溫室必須加裝雙層門,防止逃逸,但很多農民一開始都不知道,後來才緊急加裝,得排隊等廠商空檔。

吳世彥期望,政府或廠商整理溫室資訊,列出每個建材的規格、價錢,農民上網勾選自己需要的溫室型態、建材,初估價格,讓心裡有個底,農民和廠商才不會抬價或削價。

農民溫室施作監工注意事項

  • 事前準備

確認好自己的需求,例如是要種瓜果類還是葉菜類?採完番茄要輪種小黃瓜嗎?同時也要確認好地籍資料,例如地權屬於誰、地目是農地還是建地,周邊水電牽線情況、土質、排水狀況。

資金準備好,有些廠商會要求前期先付30%,到一定程度付80%,完工後付尾款。農民不要把準備金抓得太緊,特別是有政府補助的農民,千萬別想著「先蓋再說,等政府錢下來就可以付給廠商了」,因為政府補助有一定行政流程,農民自己要準備好足夠資金,別惹得溫室廠商不高興、蓋到一半擺爛,甚至對簿公堂。

打聽廠商施作技巧,比價時要明確,不要只是問廠商你在嘉義蓋溫室要多少錢?而是問說嘉義太保xx農民的溫室,你們造價多少錢?切忌直接拿A棟溫室和B棟溫室價錢來比較,因為兩棟溫室的設計、用料、施作困難度可能不同,即便要比價,也要拿同等級產品來比,別貪小便宜。

另一個小撇步是要求廠商出示發票,有些廠商發票是借來的,需要特別留意,可能是沒登記的公司,搭完溫室就跑了,出問題求償無門。

  • 工期監工

監工很重要,記得請廠商出示設計圖,有相關知識的農民可以自己核對施工和設計圖是否相符;若沒有,可考慮比照營建業模式,花錢請監工,但農民最好有一些基礎知識,確保溝通時雙方有對到頻率。

  • 完工後確認

拿著設計圖核對完工狀況是否符合,確認廠商售後服務範圍,例如有些保固1年,但只有結構保固,塑膠膜為消耗品不在範圍內,也有廠商會明定超過多少級風就不在保固範圍,確認清楚,留下契約證據,減少爭議。

若遇颱風大雨等天然災害,各地維修案件爆量,溫室廠商可能叫不到原料,此時可以和廠商確認有無替代產品、效能差異,最好是花錢升級不要降級,例如若沒1吋的錏管,可以用1.2吋替代,不要用比較細的6 分管。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7年67卷09期,打造勇健溫室 抗颱.環控.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