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開發系統」遠距巡田,桃園場年底開放低成本打造智慧農場

文、攝影/ 李柏毅

臺灣農業勞動力老化,面臨缺工窘境,許多農民希望藉由現代科技,偵測農田中的溫度濕度,自動施肥、灑水等,卻受限於成本難以實現。行政院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桃園場)歷經近三年努力,研發出「智慧農業開發系統」,農民只要在田間設置感控儀器,搭配資訊系統,就能從手機遠端監控農田,硬體已技轉給廠商,預計年底上市,軟體則免費開放給所有農民。

程式編輯視覺化,開放農業專家、農友免費申請使用

智慧農業是全球農業的發展趨勢,意味著藉由創新機械、資通訊等等新穎科技輔助農務,提高整體產業的效率與競爭力。但是科技並不等於高門檻,桃園場為了降低農民成本,研究「智慧農業開發系統」,農民只須在自己原有的溫室安裝儀器,即能藉由「智慧農業開發系統」的無遠弗屆,遠距自動化管理。

為了避免農民對於寫程式「霧煞煞」,系統的程式設計為視覺化的「程式積木」,只要簡單拖拉積木,把需要的條件排在一起,便能自行編輯管理程式,滿足不同的環境條件與作物需求。簡易的操作介面一旦設定完成,即可遠端紀錄、監控現場的溫度、光度、空氣濕度與土壤濕度,如感測器感應到陽光過強、土壤太乾,達到閾值便會啟動控制器自動遮陽、灌溉。

智慧農業開發系統可以可遠端紀錄、監控現場的溫度、光度、空氣濕度與土壤濕度,並可自動遮陽、灌溉。(圖片提供/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16日舉辦記者會介紹「智慧農業開發系統」,搭配感控設備,可管理溫室的溫度、光度、空氣濕度與土壤濕度。

桃園場副研究員賴信忠表示,軟體將採網頁式,免費開放農業專家以及農民使用,雙管齊下,讓專家應用專業,開發出更多的農作物管理模式,也讓農民得以輕易透過網路智慧生產。

目前有五、六位農民配合桃園場的試用計畫,使用上皆未遭遇太大困難,反應良好。桃園場如今已將硬體設備技轉廠商,預估年底上市,屆時系統也將開放申請,讓農業專家、農民免費申請帳號使用。若累積足夠的模式與數據後,或許能讓農民自願提供資料,投入大數據應用,使臺灣智慧農業再升級,將效益最大化。

改善勞動環境有感,低成本邁往智慧農業時代

「智慧農業開發系統」的低門檻不僅僅是介面容易操作、軟體免費申請,儀器定價也力求平易近人,一個感測器4000元、控制器3000元。賴信忠指出,倘若相比溫室的整體建置費用,感控儀器占的比例不會超過5%,讓農民都能負擔得起。

成本更反映在人力與時間的節省。桃園場農業推廣課課長姜金龍表示,如果灌溉費用以時薪計算,一甲地一年至少可省42萬的人力費用,遑論過程省下的時間,勞動力需求與經營成本的降低將相當有感。

桃園場副研究員賴信忠現場示範如何在網頁進行程式設定,自動控制澆灌。

賴信忠表示,智慧農業使得勞動環境更加友善,期待吸引更能接受新事物的年輕族群從農。系統的下一個目標是「影像識別」,如此便能更加全面、精準地即時掌控,連病蟲害也能防範。

桃園場表示,未來如能統一傳輸協議,同時結合此系統的串接服務,國內業者所開發的環境感測器、控制器及資訊系統,即可採用MQTT通訊協議串接至該系統,匯集各家監控設備,提供使用者更多資源。

桃園場副研究員賴信忠現場示範如何自動控制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