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植物園裡的腊葉館興建於1924年,是全臺灣最古老的植物標本館,整建後今天重新開放,除了展出前人一路從竹簍到登山背包的採集裝備演進史,還有許多珍貴的標本,鎮館之寶包括臺灣植物學之父早田文藏以「Taiwania」命名的臺灣杉模式標本,讓臺灣二字走上國際舞台,堪稱腊葉館裡的翠玉白菜;植物園也特別重塑了早田文藏及另一位重要的植物採集者佛里神父雕像,即日起開放民眾參觀。
臺灣首座植物標本專門建築
腊有乾燥的意思,植物腊葉後才能成為標本,早期日本統治時代,臺灣的腊葉標本都收藏在臺灣博物館,卻在20世紀一場大火中遭摧毀,1924年日本人在植物園裡西側,另蓋一棟腊葉館,臺灣從此有了專門儲藏腊葉標本的建築。
腊葉館是臺灣珍貴的植物寶庫,館藏超過48萬號,包括日治時期收藏至今的3萬多份標本,知名的日本植物學者如佐佐木舜一、早田文藏、金平亮三等,都曾在此留下汗水與足跡,當然還有他們辛苦採集的標本。
由於館藏持續增加,空間不敷使用,2000年,腊葉館裡的標本全數移至隔壁的林業試驗所森林研究大樓;2008年,腊葉館成為臺北市市定古蹟,臺北市文化局認定,占地145.69平方公尺的腊葉館,外觀是紅磚建築式樣,反映了時代特色,結構為加強磚造,樓板為RC造,部分柱是鋼管結構,屋頂為切角頂,是日本人在東京大地震後耐震結構的新嘗試,「不論形式、結構特色均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可惜的是,2000年標本移轉後,腊葉館就此暗淡下來,成為管理室和志工室。
用教育傳承前人精神
沈潛數年的腊葉館,直到去年臺北植物園120年生日,主管機關林試所決心修復,才讓這個近百年古蹟重見天日。
由於日本人採用耐震結構,腊葉館經歷九二一在內的多次強震,整體結構都沒有重大損壞,修復時保留房中房型式,將鋪蓋在磨石子地板上的水泥打掉,保留首任館長佐佐木舜一的辦公室,展出標本文件製作過程,以及採集標本的演進史,從簡易竹簍,一路進化到登山背包;另設置互動區,將標本放上感應螢幕,即可顯示出植物真實圖片和學名、簡介。
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表示,為了保存標本,腊葉館採房中房建築,讓空氣可以對流,降低溫度,兩層樓都有透氣孔,研究人員一打開書桌前的窗戶,就能看到早田文藏的雕像,時時感念前人的辛苦,「收集植物標本非常重要,建立資料庫,才能開啟後續的科學研究。」現在腊葉館雖已不做研究,但轉換成民眾教育場所、科學研究工作坊場地,用另一種形式傳承前人精神。
佛里神父、早田文藏紀念碑揭幕
另一個重見天日的還有法國佛里神父以及早田文藏紀念雕像。佛里神父生於1847年,1873年到日本傳教,循著西方大航海時代末期軌跡探索亞洲。
佛里神父並非植物分類家,而是一個對採集植物充滿莫大熱情的研究者、探險家,不像一般傳教士穿得整整齊齊,他總是一身輕鬆衣物往山區跑,足跡踏遍阿里山、大屯山、花蓮,1903年到1915年在臺期間,總計採集1萬種植物、6萬份標本,其中超過500份標本同步送到東京鑑定,被當時剛統治臺灣的日人視為珍寶。
佛里神父人生的結尾也是在臺灣,因在花蓮鳳林和周邊山區採集植物,不幸染病,最後在臺北與世長辭。日人為了紀念佛里神父,特地募資,1917年在臺北植物園立了紀念雕像。
募資者其中一位是被尊稱為臺灣植物學之父的早田文藏。早田出生於1874年,同樣也對植物很感興趣,讀大學前就來臺採集植物,從此立志研究臺灣植物。
早田是許多臺灣植物學學生最喜歡的學者,「因為只要背出Hayata就有一堆植物」,董景生說,早田命名了1600多種臺灣新種植物,許多後輩為了紀念他,都會在新的植物學名中加上早田名字Hayata,例如台灣山毛櫸。
和佛里神父不同,早田除了採集、製作標本,也研究植物分類學,是全世界第一個用Taiwania命名植物的學者,許多外國科學家都是從臺灣杉學名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認識臺灣。
早田每次來臺都不忘到腊葉館比對標本或取標本,1934年過世後,日本政府後年就在腊葉館前面、如同植物胚珠形狀的水池,設置早田雕像,啟發後輩學者。
無形身份證,見證篳路藍縷歷史
二次大戰時,佛里神父和早田雕像在混亂中消失,近年植物園透過教會和民間友人,積極和兩人後代聯繫,竟找到當時製作佛里神父銅像的日本工藝師渡邊長男後代,發現家中還有佛里神父雕像模型;早田文藏的雕像則是遠渡美國哈佛大學,找到更擬真的照片,重新製作。
今早佛里神父、早田文藏親屬,以及法國天主教多位神父都盛裝出席,參與揭幕。佛里神父的親屬感動地說,佛里神父在家鄉早被許多人遺忘,沒想到臺灣還記得,「所以我非得來一趟不可。」他在佛里神父故居屋頂找到許多信,內容都是日本和臺灣的生活紀錄,讓他感動不已。
天主教台灣教區主教洪山川則在現場進行祝禱儀式,感謝上帝恩賜植物學者,為植物編號分類,他半開玩笑說,若佛里神父在世,早就拿到身份證了,這座銅像就像一張無形的身份證,歡迎佛里神父永遠住在臺灣。
早田文藏的外孫秋山盛雄也說,從來不知祖先在臺灣這麼重要,很希望過世的母親也能看到雕像,之後若有機會,一定會再來臺灣看看祖先奉獻的土地。
林試所所長黃裕星表示,植物不會生來就有名字,必須依靠植物學者命名分類,修復腊葉館、立雕像是為了不忘本,希望藉由展示紀念,讓臺灣人記住過去篳路藍縷的歷史。
相關資訊
腊葉館一樓開放時間為週三至週日9:30~16:30
二樓除辦理活動外,不對外開放
詳細交通資訊和參觀守則請見植物園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