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讀好書】詩人的種樹行動:不信自然喚不回

內容提供、圖片提供/ 果力漫遊者 文/ 吳晟 採訪整理/ 鄒欣寧

種樹三原則:本土性、遮蔭性、未來性

吳晟的樹園種的全是這類強悍容易生長的台灣原生樹種。為了幫助訪客記憶,他還把園內樹種編成打油詩:「一隻烏毛雞,騎在黃牛背上」,幾個字分別代表烏心石、毛柿、台灣櫸木(俗稱為「雞油」)、黃連木和牛樟(牛樟不適合平地,以樟樹代替),對了,還有肖楠和台灣土肉桂。

吳晟的樹園林相豐富,許多樹木我們多半不識,連名字都很陌生,更別說辨識它們的長相和樣態。吳晟很有耐心地帶我們走逛,一面進行「樹木教學」——

烏心石、毛柿、台灣櫸木、黃連木和樟樹都是「闊葉一級木」,也是一般人說的「台灣闊葉五木」。所謂的一級木,是依據木材的材積、重量等進行分類,在木材價值上相對貴重的樹種。

吳晟挑選闊葉五木種植,不只因為在一般人眼中的珍貴性,更因為它們符合他心中的種樹三原則:本土性、遮蔭性、未來性。

2001年林務局推動的「平地造林計畫」,以二十年為期,每年勘查,若樹木生長狀況、數量維持達到預期目標,每年都會提供造林、維護等補助金,每公頃合計一百六十萬元,平均每年八萬元,相當於休耕補助金。吳晟當時便申請並種下了許多小樹苗,不過,他對樹木生長年限的期待,遠遠超過二十年。在他的想像中,樹園裡的每株樹都該從百歲起跳。

「種樹,是要為下一代人種的。我很希望大家趁年輕快種樹,像我二三十歲回來教書就種樹,老了以後就有大樹,下一代的童年也才會有大樹。我媽媽從前常叫我趕快種桃樟樹,為什麼?因為樟樹是很好的木材,古早時的人都用來做紅眠床,我媽媽的意思是,我若早點種樹,以後兒子的兒子結婚娶某,就有紅眠床……」

種樹,為了送樹

吳晟對烏心石的優美和木材品質同樣讚不絕口。從前,這種木材堅實的常綠闊葉樹在台灣漫山遍野各處都可見,不只如此,烏心石的某個製品更是許多人家中常備用具,「這麼硬、這麼好的木頭,拿來做什麼最好?」見我們露出無知的表情,吳晟搖搖頭說,「哎呀,拿來當切菜的砧板最合適啊!」

除了用作砧板,早年烏心石家具也很常見。吳晟的文友,他以「大哥」相稱的作家王孝廉,有次與吳晟一同在樹園散步,一看見烏心石就驚呼:「好懷念,我家以前都是這種樹木做的家具啊!」

在台灣被視為良材的烏心石,後來卻逐漸稀有,「現在要專門找烏心石很不好找,前陣子才有個砲兵指揮部營區的將官,喜歡讀文學,在報刊上讀到我寫種樹贈樹,知道有烏心石要送,就跑來跟我要」,吳晟指著樹園遠處角落,「看,那邊還有幾棵烏心石的樹苗,都準備要送給有緣人的」。吳晟說,烏心石是他贈送最多的樹種,「這真的是很好的樹,樹型漂亮,到秋天還會開出白色的花,花季長,果實也美,為什麼這種樹會漸漸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呢?」

吳晟極力稱讚的,還有樹園入口處,被灌溉水溝隔在對岸自成一區的毛柿群。「這是最好的海岸樹種,它什麼都不怕—不怕水、不怕乾旱、不怕風、不怕鹹,最適合做為防風林……」

「毛柿?防風林不都是木麻黃嗎?」我們問。

「那是日本人殖民之後才改種的。更早之前,毛柿是最普遍的海邊植物,不只海邊,山上也有,原住民就很愛種毛柿,因為漂亮,果實又好吃嘛,我聽說還有一個毛柿部落!」吳晟說,台灣人種毛柿的歷史很久了,最好的證據在宜蘭外海龜山島上,那裡有棵高達二十公尺的老毛柿,樹齡據說已四、五百年,被奉為「毛柿公」,除了祭祀奉拜,生子也會帶來認樹當「契父」,這項習俗至今依然延續。

跨過水溝之後,有一排被水溝土堤遮住的樹苗,盛裝在盆中,每株大約五、六十公分高。仔細一看,小樹葉片纖細修長,頎長得猶如美少年美少女一般。見我們喜歡,吳晟很得意:「這通通是毛柿啊!」

真令人不敢置信。這麼秀美的葉子和嫩枝,日後會如何長成海岸邊密密扎扎的龐然壯漢,抵抗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厚重、鹹潤的海風和海水?

這些娟秀的毛柿實在美麗,我們也忍不住跟吳晟討:「老師,可以跟你要樹苗回去種嗎?」

「要種在哪裡?」

「種在陽台,可以換大一點的盆子,像種盆栽那樣……」

「不行。這樣樹長不好,我只送給可以把樹種在土地上的人」,吳晟毫不留情地拒絕了。雖然有點沮喪,但我們很快就釋懷了。吳晟是真心疼惜、呵護這些樹的。他深知這些能成為大樹的小毛柿,如果終究不能扎根泥土裡,生長空間有限的盆子會讓它們的根部盤繞難伸,糾結到最後,就算回到土裡,也只能註定是棵不健康的樹。

種樹三堅持:不噴農藥,不灑化肥,人工除草

打從一開始種樹,吳晟就堅持三個原則:一、不噴農藥,二、不灑化肥,三、以人工方式除草,為的是造就一個友善自然的生態環境。當人類不再過度干預,試圖操縱萬物生長,自然便能取回它原有的力量,讓不同物種在此孕育、滋養、競爭、合作,共生共榮。

因為是適地適種的原則,吳晟更是堅持種植台灣原生樹種,尤其,當外來物種以絕對強勢的姿態為其他原生生態製造侵擾,作為樹園的經營者,吳晟只好介入扮演仲裁者,忍痛砍除當年因林務局誤發種子而種錯、強勢排擠性的外來種陰香肉桂。

如果一個人種樹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那麼砍樹或許不是那麼艱難的決定。但吳晟種樹是出於愛樹,可以想見即使砍的是「不好」的樹種,心中難免百感交集。

最後,這些陰香肉桂雖然離了土,卻還是留在樹園中。吳晟決定把它們堆放成疊,充當樹園步道的圍籬。他也並未全面砍除所有的陰香肉桂,有幾株暫緩刑期的小樹,還在樹園一隅。那麼,到底要如何辨認台灣土肉桂和陰香肉桂?

「摘葉片咬看看」,吳晟說,「有沒有?陰香肉桂的葉子嚼起來辣辣嗆嗆的,台灣土肉桂的葉子,會有一種甜味。」

除此之外,眼力好的人也可以從兩者葉片的細微差異比對出來:台灣土肉桂的葉表是淡綠色,葉背則是灰白色,小枝條也呈現淡綠;陰香肉桂的嫩葉和小枝都是淡紅色,葉表深綠,葉背淡綠。

其實,除去陰香肉桂,園子裡的物種本就存在強弱之分。吳晟指著眼前兩棵樹解釋,「左邊這棵長得比較大的是烏心石,右邊這棵瘦瘦小小的是肖楠。它們種下的時間差不多,大小卻差這麼多,是因為烏心石滿強勢的,肖楠比較秀氣,搶陽光搶不過烏心石,就越來越被烏心石壓迫。」

嚴格來說,吳晟的樹園是有些擁擠的。十五年前密植的樹苗,如今多半長到三、五公尺高,一棵接著一棵緊密相連,這種植方式和一般造林不太一樣,原因在於吳晟種樹的目的也和一般人不太相同,「我一開始就打算,種這些樹是為了把它們送出去」。這些親手栽培的樹木,有的到了溪州公墓,變成森林墓園的一份子;有的去到海邊,有些去了軍營、學校、市公所……但留下來的仍有許多,等待有心的愛樹人。一度在台灣隨處可見,又一度消失蹤影的原生樹種,在吳晟將它們種回來後,也連帶找回了其他絕跡於人類生活空間的生物。

樹園的四季風景

「這裡四季都有不同風景和不同的生態」,吳晟依著時序數算,「烏心石、毛柿、肖楠都是一年四季常綠,黃連木跟櫸木是半落葉性的;春天的時候,從樟樹開始開花、結果,接著是櫸木,夏天就輪到毛柿長出果子,等到秋天,換成烏心石開出白色的花……每個季節都有樹木的生長變化,還有候鳥,我對鳥類比較不熟,但是根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團隊在這裡長期觀察研究,他們說至少有三十多種鳥類曾出現在樹園中。」

其實,吳晟早在自己的詩作中留下樹園和水田溼地的四季風情。例如這首〈時,夏將至〉,就把應當暑熱逼人的夏天,以沁涼多采、召人同往的樹園景致取代:

時序悄悄推移

稍不留意,便會錯過

黃連木,台灣櫸木,台灣欒樹⋯⋯

眾多落葉喬木

裸露的枝枒

趕緊換裝的風姿

即使常綠樹

每天也褪下幾襲舊衫

紛紛穿著嫩青嫩黃

亮麗的新葉

時,夏將至,草木茂發

每顆樹盡情伸展千枝萬葉

溫柔承接綿綿密密

或急急沖刷的雨水

緩緩、緩緩滴落給大地

小暑、大暑,漫漫長日

每棵樹,彷如千手觀音

伸展千枝萬葉

欣然迎受炙烈的陽光

傳送清風,轉化暑熱之氣

慈悲庇蔭眾生

暑熱之氣,不斷蒸騰

每一片搖曳的樹葉

都在盡力召喚更多同伴

召喚更多更多的清風涼意

——〈時,夏將至〉.二〇一一

 

(摘自《種樹的詩人:吳晟的呼喚,和你預約一片綠蔭,一座未來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