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扎根,北市民生國中師生攜手學護樹、修樹

文/ 趙敏 圖片提供/ 羅東林管處

樹跟人一樣,會生老病死,種下後需要撫育管理,生病了也需要醫師治療。為了推廣護樹理念,農委會林務局去年選定臺北市民生國中為第一所護樹示範校園,由專業講師講授課程,引入高空作業機搭配鏈鋸,示範大型樹木修剪方式,並讓師生參與安全簡單的實作,昨(30日)舉辦成果發表會。未來林務局也將以全臺8個林區管理處為據點,向周邊社區與校園推廣,期望護樹種子在每位師生心中萌芽。

臺北市民生國中學生正聚精會神聽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林世宗講解修剪下來的樹枝結構。

社區植樹綠美化,校園護樹不可少

去年12月段考後,臺北市民生國中七年級8個班的學生也沒閒著,跟著專業護樹團隊在校園忙著鬆土、修剪維護喬木,以及改良植穴土壤等綠美化工作。

「樹跟人一樣,達到一定的年紀後,總會面臨需要保養、維護的時候,林務局的立場是把樹看成跟人一樣,相互共榮。」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科長林科言訴說去年啟動校園護樹行動試辦計畫緣起。

林科言說,民國91年,行政院指示林務局要關心所有的樹木,當時頒佈社區植樹綠美化政策,校園就是其中一環。但目前大部分的學校較少讓師生參與植樹、護樹等綠美化活動,既然要試辦,希望不要採「一次發包,做完就走」的商業模式,而是以學生參與為出發點,寓教於樂。

會選定臺北市民生國中為第一所示範學校,主因是學校曾向林務局申請苗圃,展開護樹合作契機。總務主任王譽書說,民生國中是中型學校,活動優先選擇全校七年級8個班為參與對象,是因為看了生物課程有介紹植物的構造,如果能結合實作與所學,記憶連結性會更強。

護樹團隊示範修剪喬木,並將修剪下的枝條葉片用碎木機粉碎。

三階段漸進式教學,護樹概念深植學童心中

王譽書說,過去是由總務處事務組負責校園環境與植栽維護,除了安排工友分區域定時修剪、澆水,也與家長會的志工團合作,不過當時並沒有植物專業相關背景的人指導。

去年8、9月林務局與臺北市民生國中接洽,10月舉辦三階段教學,包含校園樹木健康會診、護樹解說教育暨護樹作業、參與式護樹活動解說與實作,12月正式帶領師生操作,並在今年3月底舉辦成果發表與回顧。

為了傳遞正確的護樹知識,林務局與臺北市民生國中策劃,並由羅東林管處陪伴指導,先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林世宗演講「校園樹木綠化功能與維護」,介紹正確修枝,讓樹木傷口平滑以利癒合、如何保持排水與通風良好等知識。當時盛況空前,來了200多位聽眾,包含七年級全部師生、志工及畢業生家長等。

「簡報的內容專業知識還滿深的,雖然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都能100%吸收,但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模式,能點燃他愛護樹木的火苗,也知道樹木有正確的修剪方式。」校長陳建廷期許,如果學生有機會再接觸護樹領域,會很有親切感,並知道如何操作。

學生正練習用電動綠籬機修剪灌木叢。

護樹有SOP,整枝修剪後景觀煥然一新

現場實際操作採分組方式,將全校七年級8個班分成8組,負責維護不同區塊,由財團法人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指導。林科言說,護樹有一套標準流程,包括接洽勘查、邀集專家會診、環境教育、參與式分段執行,以及後續追蹤諮詢及必要協助。

農委會林務局造林生產組技正高義盛補充,樹木有適合修剪的時間,因此特別選在12月到隔年2月間,樹木生長較緩慢的休眠期整枝修剪。實作以安全為上,較簡單的鬆土、剪枝讓學生操作,校園中庭較高的欖仁樹,則引進高空作業機,由專業團隊示範修剪方式。

在樹木與土壤健檢過程中,專業團隊發現,活動中心下的三個花台原本種金露花,卻一直長不好,負責維護花台的七年級學生描述當時花台的「慘狀」。李岱芸說,土已經乾到變成白色,一捏就碎,後來綠化團隊教他們用小型鋤頭鬆土;高唯宸說,要把舊的土移走,換進較新、較鬆軟的土;王皖淇說:「然後再加上新鮮的木屑。」馬子翔補充,木屑是由修剪後的枝條打碎,可用來施肥。

「我來這邊第三年了,每次校慶要到了都問主任,花台要不要處理一下?」陳建廷說,經由專家解說與健檢,才知道原來那裡土質已變硬,且有積水狀況,改良土壤與排水系統後,最近巡堂覺得景觀變得不一樣了。

專家也幫忙移除生病的楓香,以防止褐根病傳染其他樹木。高義盛說,很多人都認為不動樹木就等於保護,但如果樹有褐根病,可能藉由土壤感染其他周邊的樹木,考量後應盡速移除。

校園樹木與花圃經整理後,環境整潔明亮許多,例如原本籃球場旁的榕樹下,鵝掌藤生長雜亂,來運動的居民和學生都曾反映那塊角落「陰陰的」,清除後已煥然一新,看起來乾淨清爽。

種種過程看似有專業團隊帶領,就能成功一半,但王譽書說,校園護樹並非一蹴可幾,需要社區的理解與支持。去年實際操作時就引來不少社區居民關切,例如有家長幫學生送便當時,詢問學校在做什麼?為什麼要修剪樹木?還把樹木移除?「經過溝通與解釋後,家長也獲得經驗,甚至詢問我們系列活動何時開始。」

師生操作中耕機翻鬆土壤。

加入企業認養,結合社區一起校園護樹

有了臺北市民生國中校園護樹成功案例,林務局期望之後推廣更多校園加入。但林科言坦言,目前「子彈(資源、經費)」不夠,而且學校屬於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管轄,未來可能透過跨部會溝通與合作,以臺北市民生國中為示範點,號召周邊的國中觀摩學習,也會透過全臺8個林管處,向所在地的國中小學推廣護樹觀念。

林科言提到,結合企業和文教基金會的力量認養或贊助學校樹木,並將周邊社區一起拉進來,也是很好的方式。

經過這次校園護樹活動洗禮,臺北市民生國中師生都覺得上了寶貴的一課。學生王皖淇表示,原來護樹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種下去前要先鬆土和施肥,而且在都市很少有機會能體驗摸土的感覺;七年級導師、教師會會長蘇啟聰也說:「正規教育裡能談到這些東西的機會並不算太多,有的話也只是紙面上的了解,但實際體驗還是不一樣。」

未來,臺北市民生國中將持續追蹤與維護校園的花台與樹木。陳建廷說,除了這次活動,平日課程也引進戶外領導中心無痕山林運動,帶領學生一步步接觸大自然,不留下任何傷害,「不管是正式還是非正式課程,我們都希望潛移默化,慢慢建立學生愛護樹木、愛山林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