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政策】農委會推一期稻輪作、二期轉作景觀作物 盼穩定稻糧產銷

目前我國水稻田一期稻作與二期稻作面積約為27萬公頃餘,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4日記者會後受訪時表示,據農糧署推估,水稻田要降至約25萬公頃才能穩定市場供需,因此農委會推動「水資源競用區第一期稻作產業調整」及「推行稻田第二期作轉作景觀作物」等措施,希望降低稻作面積、穩定稻糧產銷。

農委會推一期稻輪作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表示,為有效利用水資源與建立區域性耕作制度,配合經濟部提供節水獎勵,針對包括石門水庫、寶山水庫、明德水庫、鯉魚潭水庫、曾文及烏山頭水庫等水資源競用區推動輪作。

農糧署糧食儲運組組長黃昭興說明,遇到水源不足時,卻無法在稻農買苗之前通知,會造成農民極大困擾,透過在水資源競用區推動輪作,農民可以事先因應,如果輪到休耕而種植除了稻作以外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獎勵作物或綠肥、景觀作物可領取每公頃4.5萬元、與經濟部節水獎勵4.2萬元,合計達8.7萬元的獎勵金。

台灣稻作協會理事長陳燕卿舉例,曾經有一年向南部訂購很多稻苗,結果當年缺水,今年原本預估新竹地區會缺水,因此準備的苗較少,結果一場雨下來又不缺水,造成缺苗的情況,期待政策推動後能夠讓農民提早評估是否要種植水稻。

農委會鼓勵二期作轉作景觀作物

除了推動一期輪作外,農委會也推動稻田二期作轉作景觀作物,莊老達說,今年將於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與台南市等地二期作試辦,給予配合轉作景觀作物種植獎勵金,每公頃從4.5萬元提高至5.5萬元,希望營造農村景觀、帶動農村旅遊人潮。黃昭興說,希望二期轉作景觀作物達1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