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特寫】防範中國非洲豬瘟疫情,農委會如何超前部署?

文/ 洪嘉鎂 攝影/ 謝佩穎

中國在本月3日確診發生非洲豬瘟,為亞洲首例疫情,由於非洲豬瘟致死率可達100%,目前沒有疫苗及藥物可防範疫情,僅有撲殺一途。農委會上周五接獲情資後,即啟動多項防疫管控措施機制,加強邊境管理查緝走私,宣導畜牧業者從疫區返國後須先消毒,且自主隔離一周以上才能進入動物飼養場。農委會將在周三召開座談會對養豬業者宣導非洲豬瘟疫情相關事項,後續也會召開專家會議研議及演練細部防疫作為。

中國爆發亞洲首例非洲豬瘟,傳播方式仍未知

農委會今(6)日上午召開「防範非洲豬瘟超前部署」記者會指出,中國大陸遼寧省瀋陽地區在8月3日確定發生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即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並撲殺383頭豬隻。根據中國向OIE提報的資料顯示,有47頭豬隻因非洲豬瘟而死亡,另有8,116頭的豬隻可能受到影響;據中國媒體報導,目前瀋陽地區撲殺家豬的數量達913頭。

由於非洲豬瘟死亡率可達100%,且無疫苗及藥物可以治療,因此農委會立即啟動各項防疫措施,防堵疫情傳入。

非洲豬瘟有可能會透由廚餘(如豬肉製品),感染健康豬隻,致死率可達100%。

非洲豬瘟屬豬隻急性傳染病,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透由節肢動物壁蝨(soft ticks)、廚餘、直接接觸病豬、病豬汙染物等傳播,該病毒20世紀初在肯亞被發現,而後擴及到歐洲、南美洲等國家。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指出,2017年非洲豬瘟病毒被傳播到俄羅斯的伊爾庫次克,距離此次中國的非洲豬瘟發生地點達1000公里以上,但這段時間,這兩地的中間地區都未傳出相關疫情,並不清楚病毒是如何傳播到中國,此例為亞洲首例。

黃金城表示,過去非洲豬瘟從非洲爆發之後,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東傳播,皆能掌握病毒傳播路徑,但這次疫情並無跡可循,而中國也沒有發布更多有關非洲豬瘟疫情資訊,因此農委會必須超前部屬,防堵疫情傳入國內。

非洲豬瘟屬急性傳染病,死亡率達100%

非洲豬瘟病毒不會感染人類,但該病毒會感染所有品種及年齡的豬隻,且急性感染發病率及死亡率高達100%,發病豬隻的臨床症狀有脾臟腫大數倍、淋巴結腫大壞死出血、皮膚有點狀瀰漫性出血斑等,但急性死亡不會有典型病變徵狀,非洲豬瘟為國內公告的甲類動物傳染病,OIE列為應通報疾病。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施泰華指出,目前已知該病毒至少可存活在冷藏豬肉100天、冷凍豬肉1000天、豬舍1個月、豬隻糞便11天,也會跟隨人類的衣服、鞋子、車輛進行傳播,沒有疫苗可預防,也沒有藥物可治療,清除非洲豬瘟病毒只能仰賴撲殺所有病死豬,對產業威脅相當嚴重。

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杜文珍指出,非洲豬瘟嚴重影響豬產業,各國相當重視疫情傳播,歐洲地區用於非洲豬瘟的防疫經費已達5000萬歐元以上,仍無法阻擋疫情傳播,主因為歐洲國家有打獵野豬的習慣,獵人可能未妥善處理豬隻內臟而造成疫情傳播,另一個原因是歐洲地區各國相連,使得病毒可能透由人員攜帶而傳播出去。

農委會已啟動防堵管制措施

非洲豬瘟傳播途徑遍及人員移動、昆蟲、廚餘、病豬汙染物等,此次爆發疫情的中國為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國,產量約佔全球5成,因此農委會立即啟動各項防疫管控措施。

施泰華強調,上週五收到有關情資後,已行文給防檢局各分局、關務署、海巡署等單位,加強邊境管理,查緝走私肉品,針對從中國返國的旅客則加強行李安檢,不得夾帶動物肉品回國。

農委會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國內因應非洲豬瘟的管控措施。(圖片提供/農委會)

施泰華指出,為因應中國的非洲豬瘟疫情,將在周三召開座談會對養豬業者宣導非洲豬瘟疫情相關事項,並會盡速召開專家會議研議及演練細部防疫作為,加強有關人員訓練,及盤點防疫物資。

針對飛機餐的剩餘餐點是否有可能流出做為養豬業廚餘使用,施泰華回應,非洲豬瘟傳遞途徑之一為廚餘,目前國內的航空公司飛機餐皆由長榮、華膳、高雄這三間空廚公司製作,所有餵食用完畢的餐點皆直接銷毀。

養豬業者且勿掉以輕心

「養豬業者不要掉以輕心」,施泰華強調,非洲豬瘟對產業威脅相當嚴重,養豬業者前往中國返臺後,須先到防檢局櫃檯進行鞋底及行李消毒,且須自行隔離1周以上才能再進入養豬場。

農委會也將加強查核使用廚餘餵飼的養豬場,施泰華指出,廚餘處理應符合環保署規範,需經高溫蒸煮並持續攪拌,且維持中心溫度90℃以上,蒸煮至少一小時以上後才可餵飼豬隻。

杜文珍提醒,養豬業者應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由於非洲豬瘟病毒耐酸鹼範圍大,可存活在pH4到pH13之間,常用消毒水不見得能清除病毒,業者應考量病毒特性選擇消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