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時間覓食、飯後玩遊戲,圈養黑熊也可以不「刻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文/郭琇真 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臺灣黑熊阿里靜靜地靠著籠子,讓訓練師謝明穎打針、刷牙、點蚤不到,有一回阿里吃飼料時,牙齒不小心碰到謝明穎的手指頭,竟後退、愣了一下,後再小心用嘴唇將食物咬走。

阿里現年16歲,出生沒多久因被野外套索所傷,輾轉送到農委會特生中心的低海拔試驗站照顧。黑熊生活範圍很廣超過200平方公里,因長期圈養、無法再回到野外的黑熊容易出現刻板行為,像繞圈、來回踱步,甚至是自殘,去年特生中心導入動物行為訓練、行為豐富化等方式,試圖改善圈養黑熊的身心狀態,這一年來阿里進步很多,謝明穎自信說道:「阿里已經有半年沒出現自殘現象了。」

黑熊智商高、行為複雜 圈養容易產生刻板行為

黑熊是瀕臨絕種的物種。目前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圈養的七隻黑熊,有四隻是臺灣黑熊,三隻是亞洲黑熊,大多因野外受傷或違法飼養,輾轉被送到站裡照顧,這些黑熊很小就被圈養,沒有母親在旁協助照顧,大多已喪失重回野外生存的能力。

目前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共圈養七隻黑熊。(圖片提供/特生中心)

特生中心目前將這七隻黑熊飼養在三座籠舍裡,平均每隻黑熊有50平方公尺的生活空間,不過黑熊生活範圍本就很廣,平均超過200平方公里,相當於玉山國家公園(臺灣面積最大的保護區)面積的1/5。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彥博表示,黑熊智商高、行為又極為複雜,當圈養環境無法滿足牠行為需求時,黑熊會因壓迫感產生刻板行為,像來回踱步、搖晃前進、繞圈等,嚴重的甚至會自殘。

為此,特生中心去年開始有計劃地針對每隻不同圈養黑熊的特性進行個別化動物行為訓練,並同時製作行為豐富化的設施,這一年來發現站裡七隻黑熊的刻板行為有顯著降低。

飯後玩遊戲 行為訓練讓黑熊不害怕

負責對黑熊進行動物行為訓練的獸醫師謝明穎表示,真正接觸黑熊後發現,黑熊是很溫柔的動物,不太會主動蓄意傷害人,但因為被長期圈養影響了身心狀態,導入動物行為訓練,透過一次次飯後玩遊戲的方式,改變黑熊的情緒,像簡單的張嘴、刷牙,黑熊發現這遊戲好玩,吃完還有食物當獎勵,反而會願意配合。

謝明穎說,七隻黑熊中,阿里是進步最快的一隻,牠從一開始流氓樣,看到人類會吼、會叫,到願意張嘴給刷牙,甚至有些疼痛的訓練,像打針、清傷口等都願意配合,關鍵在牠相信這不會傷害牠,情緒就從原本的「害怕」變成「趕快來玩」。有一回謝明穎更驚訝發現,阿里非常溫柔,在從她手上接過食物時,會很小心翼翼,避免牙齒傷害到她。

和黑熊建立好關係後,獸醫師幫忙做口腔檢查也會更安全。(圖片提供/特生中心)

除了動物行為訓練外,特生中心還導入行為豐富化。行為豐富化分兩種,一種是餵食豐富化,另一種是環境豐富化,林彥博解釋,像切碎食物藏在不同地方,或製作食物袋吊掛在上頭,模擬黑熊在野外尋找食物的狀況,或是把從大自然採集的野生植物做成禮物包,讓黑熊自行拆解,都是他們嘗試過的方法。

此外,特生中心還從台中市消防局手中,回收淘汰的水袋製作成吊床,試圖讓黑熊居住的環境豐富化。

林彥博說:「這一年來黑熊的刻板行為降低很多,以前一天中有半天會有刻板行為,現在大概剩餵食前會比較明顯了。」未來特生中心希望持續透過動物行為訓練,改善人與熊的互動關係,讓圈養黑熊們的身心能更健康。

特生中心去年導入動物行為訓練、行為豐富化等方式,試圖改善圈養黑熊的身心狀態。(攝影/郭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