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蹦火仔」今年剩2艘船 地方憂漁民失生計漁法失傳

「蹦!」成群青鱗魚隨火光跳躍在海面上,岸邊相機快門趴嚓作響。「蹦火仔」動感又震撼的場面,每年5至9月都吸引上千人觀賞。全臺僅有金山區4艘船可出海作業,今年只剩2艘漁船,且可能隨時因漁獲狀況提前結束。

金山區漁會幹事簡驛丞說明,今年1艘因產權轉移問題、1艘是船主身體不適取消出海,只剩2艘可出海作業。另外,這兩年因漁獲量不穩定,出海成本提高,漁會也希望與新北市政府等單位合作,朝觀光產業化、漁獲加工方式提高產業經濟價值,讓百年傳統漁法得以延續。

簡驛丞補充,往年捕撈季約是在5月至9月、捕獲量約在400至500公噸,但前年和去年漁獲量都很差,甚至107年6月下旬就「補不到魚,提早收工」,收獲僅剩102噸,猜測可能是受105年台北貨輪擱淺重油污染影響,環境還沒復原。此外,考量漁獲不穩定,漁會去年就著手研發青鱗魚加工品,若銷量不錯,就可以朝保價收購的方式進行,維持漁民的生計。

金山磺火捕魚(俗稱「蹦火仔」)在104年被列入「新北市民俗及有關文物」,當時協助申請文資身份的金山區休閒觀光協會理事長徐正成表示,相關單位應再積極推動漁法保存,或以傳統技藝保存人的方式保障漁民基本收益、補貼船上設施等。像是前年跟去年受環境影響,漁獲量大減,很多漁民只能打零工,今年又有船主因身體不適無法出海,願意從事此項技藝的人只會越來越少,「沒辦法保障收入的話,就沒辦法留下技藝」徐正成說。

另外,外界質疑磺火捕魚是「不讓小魚長大」或「炸魚」的漁法,徐正成無奈表示,磺火捕魚的原理是,藉由火光吸引沿岸游上海水表層的青鱗魚,當魚蹦出水面,再由人力操網捕撈,因此並沒有深入水面下炸魚的狀況,也因為是人力操網,每年捕獲量都很有限,是很「環保的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