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農民契作良質米,農委會擬明年起加碼1500元獎勵金

文/林慧貞 攝影/謝佩穎

為獎勵農民和糧商、農會等契作好品質的米,發揮團結力量大精神,農委會今提出利多消息,預計提高「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的補助,稻作直接給付金額每公頃加碼1500元,一期作共可領1萬6500元,二期作1萬3000元,政策已送行政院審定,預計明年一期作開始實施。

臺灣稻米自給率超過100%,農糧署署長胡忠一曾表示,每年生產面積平均27萬公頃,平均產量160萬公噸,加上因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每年進口稻米約14萬7000公噸,一年約有50至60萬公噸稻米過剩。

由於農委會實施公糧保價收購,加上水稻機械化程度高,因此農民大多喜歡種水稻,為了引導農民重質不重量,今年起農委會全面實施「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生產高品質稻米的農民可以選擇不交公糧,改領直接給付。

農委會實施稻作直接給付,希望引導農民朝向重質不重量。

一般沒有契作的稻農若選擇不繳公糧,第一期作可領每公頃1萬3500元直接給付金,第二期作則是1萬元;農民若選擇參與「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可額外再獲得每期作每公頃1500元獎勵金。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今天召開政策說明會時,再提出利多消息,參與「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的農民,明年起直接給付金額每期每公頃再加碼1500元,等於一期共可領1萬6500元獎勵金,二期1萬3000元。一般農民的直接給付金額則仍維持一期1萬3500、二期1萬元。

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是由農民團體或糧商與稻農合作,共同經營、集中管理,在鄰近地區集團栽培生產,限定種植良質米品種,例如經常獲獎、外銷的斗南鎮農會越光米、糧商壽米屋的臺南16號,都是出自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

陳吉仲表示,未來政策方向將朝適地適種,配合輪作制度,提升臺灣稻米品質到一定水準。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認為適地適種,配合輪作制度,可以提升臺灣稻米品質到一定水準。(圖片提供/農委會)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補充,目前全臺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約有2萬8千公頃,這些地方都是種良質米,不繳公糧,為了提升農民加入意願,因此將集團產區和一般農民的稻作直接給付差距,從1500元拉大到3000元。

莊老達表示,此項政策目前已交由行政院核定,預計明年一期作可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