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坤燦

畢業於松山工農,求學時期一頭栽入植物世界裡,至今近40年。因為愛花成痴,從求學、工作、生活都充滿花草的蹤影,無處不是對於植物的專業與熱情。2013年為完成更大的栽種夢想移居宜蘭,打造650坪的個人植物園。
春盡夏初,在梅雨的滋潤下,花園裡葉色翠綠的灌木叢中,開始冒出鮮明的金黃花朵,又到了金絲桃報到的季節,從春末開始一直到整個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金絲桃接連開著花。細看如金絲般閃耀的花蕊,嫩黃明亮的花色,金絲桃在花園中絕對是個引人注目角色。
曾經有景觀設計界的友人問我,庭院可以設計種植什麼花朵大一點的黃花灌木?我建議金絲桃,然後他就一臉疑惑茫然的樣子。沒錯,金絲桃這個家族,在臺灣園藝界是群被忽視太久的植物。臺灣原生及歸化的金絲桃屬植物共有14種及1個變種,原產於低海拔山區的種類適合都市環境,好種易開、強健少病蟲害,偏偏零售市場不是很常見,愛花人自然對他陌生。
初夏花園就該有它 灌叢、地被、綠籬皆可能使用
金絲桃花如其名,明代王圻編著的《三才圖會》記載:「金絲桃,花如桃而心有黃鬚,鋪散花外若金絲然,以根下劈開分種。」清代康熙官修的《佩文齋廣群芳譜》:「金絲桃,南中多有之,塞外遍地叢生。六、七月花開尤為絢爛。花五瓣如桃而長,色鵝黃、心微綠,莖起處一苞有綠盤,盤出五花。開則五花俱開如黃金然。」古人的文字描述直接清楚,活靈活現。

令人不解的是,金絲桃直到明代才比較被注意到,並著句入畫,更可惜金絲桃花美卻未被看重,明代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箋》中有一段〈高子草花三品說〉,將花草分為上乘高品、中乘妙品、下乘具品三個等級,金絲桃便分在下品中,作者還為羅列下品花的文末寫上:「以上數種,鉛華粗具,姿度未閑,置之籬落池頭,可填花林疏缺者也。」但要是我來分,絕對把金絲桃放在上品花中,初夏的花園怎能沒有它?
金絲桃科金絲桃屬植物有518種,廣布全球各地。園藝上大致分為灌木與草本種類,其中灌木種類大多生長強健、花色明亮而被廣泛栽培,當作庭園灌叢、地被植物或綠籬植物使用,草本的種類有些作為藥用植物,尤其是知名藥草「貫葉連翹」(Hypericum perforatum)――因英名St. John’s Wort也直譯為聖約翰草――歐美傳統用於外傷消炎止痛用,萃取物作為錠劑、膠囊或植物乾燥製作茶包沖飲來服用則被認為有寧神、平衡情緒的功效,以常用於緩解憂鬱、焦慮症而聞名,但近年研究文獻並不支持聖約翰草對憂鬱症的療效。
花果枝葉均具景觀價值 期待花卉業者進行盆栽生產
栽培金絲桃類植物相當容易,只要注意幾個要點。大多數種類均適合半日照且高溼度的環境,在臺灣北部地區與山區會非常合適。若在全日照處種植,在夏季時要注意花朵易有曬傷脫水的狀況,也要注意高溫期水分蒸散量大,要適時澆水。介質宜使用保水力較佳的黏質壤土或壤土,可混拌培養土增加有機質,不建議使用排水性太好的介質。盆栽的金絲桃比較不耐旱,介質略乾就要澆水,直接種植於地上的金絲桃則相當強健,除非久旱不雨,否則不必特意澆水。春、夏、秋季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有機肥。
修剪以交叉枝等不良枝為主,如果太長可以強剪無妨;但多數金絲桃具有柔軟下垂的枝條,隨意剪短會破壞株形美觀,曾經看過某公園的金絲桃綠籬剪成平頭,讓金絲桃美感蕩然無存,不同的植物不宜一視同仁的處理方式。繁殖用扦插法相當容易成功,在梅雨季剪下成熟木質化枝條,一段大約7至10公分,成活率非常高,即使是園藝新手也很容易成功。
在應用上,金絲桃類柔美、輕盈的植株型態,適合種植於花臺、駁坎等高處,或是中、日式庭園的假山水池邊,種植為灌木應用時要注意不過度修剪,適當地任枝條伸展,才能欣賞到最美的姿態。陽臺或庭院栽培,可以使用直徑30公分以上盆器種植,也能讓它在都市環境有展現風采的機會。

金絲桃類植物葉色清新爽朗,有絲絨般的質感;黃澄澄的花色鮮明奪目,有些種類還兼具賞果價值,是非常優質的觀賞植物。尤其臺灣金絲桃、方莖金絲桃、雙花金絲桃等臺灣原生種,適應臺灣氣候且具有生態綠化的意義,非常值得推廣,在園藝造景工程上已經較為普遍地使用,可惜還沒大量進行趣味園藝的盆栽生產,這是一般消費者所殷切盼望的,期待花卉生產者可以增加生產銷售。

金絲桃 Hypericum monogynum
原產於中國華中至華南各省,臺灣中、北部山區有野生分布的馴化種,有園藝生產,是較普遍的種類。樹高50~150公分,株形四散開展,柔軟的枝條稍微下垂。葉形變化大,一般是橢圓形。繖房狀花序自枝端與近枝端的葉腋伸出,有1~15朵花,是金絲桃中花朵最繁盛的種類。花徑3~6公分。雄蕊與花瓣等長,是金絲桃屬中花蕊突出的種類,中國古代描述的就是這一種。開花期為夏季,結果期為夏至秋季。植株較大型,適合庭園中栽培為灌叢、地被或作為綠籬使用。

臺灣金絲桃Hypericum formosanum
臺灣原生種,分布臺灣北部及東北部1,000公尺以下山區的河岸或岩壁,姿態常垂懸的特性,開花時枝條垂曳特別柔美。對生卵形至橢圓形葉片,葉色粉綠鮮嫩可愛。葉腋或枝端開花1~3朵。鵝黃色花瓣,雄蕊放射狀如金絲,花徑2~3公分,初夏時盛開,花、葉的大小比例適當,可以成為優質的盆栽觀賞花木。臺灣目前大多只供應景觀工程使用,可以利用修剪技術讓植株小型化,非常適合開發作為盆栽或吊盆植物使用。

方莖金絲桃 Hypericum subalatum
生長在臺灣北、東部的溪谷或山坡的岩壁上。樹高50~100公分,枝條四散生長下垂,外觀有如垂柳般的柔美形象。嫩枝有四棱形的翼,觸摸手感像方形而得名。對生橢圓形至披針形葉,單朵花開在枝條末端或近葉腋長出的小枝上,朵朵排列整齊,花徑約2.5公分。開花期為春至夏季,結果期為夏季。枝條下垂的特性,很適合種植於假山、水池旁,或在駁坎、道路邊坡等高處,欣賞飄逸的姿態。

紅果金絲桃 Hypericum androsaemum
原產於歐亞大陸溫帶至亞熱帶氣候區的半落葉灌木,喜好比較冷涼的環境。株高約50~70公分。枝條比較直立緊湊,卵形葉片基部抱莖,聚繖花序開於枝端,花較小,直徑約2.5公分,有發達的萼片;蒴果為桃形,直徑約1公分,成熟時紅至紫黑色。開花期為冬至春季,結果期為春至夏季。
歐洲使用本種為主要育種親本,與其他同屬植物雜交育出許多賞果的切花用品種,除了最普遍的紅果品種之外,還有粉紅、白、綠、紫等色彩的果實,概稱為莓果金絲桃(Hypericum Berries),臺灣切花市場俗稱紅龍果或火龍果,生產於高冷地或自國外進口。近年也有國產的盆栽,但是夏季要注意高溫潮濕導致生長不良,可以移至通風涼爽的位置協助越夏。

雙花金絲桃 Hypericum geminiflorum
原產於臺灣中南部及菲律賓,自然生長方式與方莖金絲桃相似。樹高0.5~1.5公尺,枝條開張且下垂。嫩枝兩側壓扁有4條線稜,成長後只剩2縱線棱至或呈圓柱形,可以依據這個特徵與方莖金絲桃辨別。對生披針形、橢圓形至卵形葉。葉腋伸出短花序有1~3朵花,常成雙開花而得名。淺黃色花瓣,直徑2~3公分。開花期為初夏,結果期為秋、冬季。葉片、花朵排列較鬆散,適合作為庭園灌叢使用,或是種在花臺等高處欣賞扶疏的枝葉。

貫葉連翹 Hypericum perforatum
廣布歐亞大陸溫帶至亞熱帶地區,多年生草本,株高20~60公分,分枝多,橢圓形至線形葉,葉散布淡色或黑色腺點,黃色花瓣較窄,花徑約2.5公分,瓣緣有黑點是一大特徵。因植株小型,頗適合居家陽臺種植。在基督教信仰普遍的歐洲,因為貫葉連翹於6月底聖約翰日前後盛開金黃色花朵,各地區均可能以當地語言的「聖約翰草」稱呼貫葉連翹✽,不過也有聖約翰草以外的多種別稱。臺灣生產貫葉連翹也作藥草使用,多在涼季種植,開花期在春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