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討論禁止飼養輸入955物種 動保司:其中7成已禁止輸入 規劃飼主申報可續養

農業部上周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討論寵物分級管理禁止飼養、輸入的「黑名單」物種。圖為會議中討論具有攻擊性的鱷龜。(圖片提供/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

農業部上周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討論寵物分級管理禁止飼養、輸入的「黑名單」物種,新增955種物種,由於增加數量龐大,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質疑未來可能「99%至100%寵物市場流通物種」皆遭禁,皆可能以「動物福利」為由列入禁止清單,引發反彈。農業部動物保護司今(7)日表示,清單中7成物種原已由《貿易法》禁止輸入,目前收集各方意見,有共識才會優先實施,實施沒有預定時間表。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日下午出席「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頒獎典禮」時表示,上周會議是部內司處層級針對初步規劃對外徵求相關意見,禁止物種多寡及禁止原則,尚未在部內做正式討論,也不是以一次會議就決定政策方向;禁止飼養清單最大原則是以取得高度共識的物種優先處理,有爭議的不會貿然實施,請大家放心。

陳駿季特別澄清,外界誤解已經在飼養寵物萬一被公告禁止就要被安樂死,「不會有這種事發生」,即使公告禁止物種,對於仍在飼養的寵物,一定會有妥善規劃,讓飼主持續飼養;未來也將依《動保法》精神,加強飼主責任。

農業部規劃推動家養寵物分級管理制度,已完成評估1,565個物種,上周會議討論「指定禁止輸入或飼養之動物清單」包含1,047個物種,其中新增955種。動保司司長江文全今日表示,目前是在公共政策討論過程中,提供清單初步草案請各界表示意見;清單採滾動檢討,收集各方意見調整,未來實施沒有預定時間表,有共識才會優先實施;並且,未來即使禁止飼養,規劃現行業者及飼主只要提出申報,還是可以繼續飼養,不影響飼主權益,以及特定場域如動物園、展養場所或實驗動物的教學運用。

江文全指出,農業部推動寵物分級管理制度擬建立黑、灰、白名單,黑名單禁止飼養,灰名單可在符合條件下飼養,白名單則是一般飼主管理;上周會議討論黑名單,列入禁止清單主要考量具有劇毒,臺灣氣候環境不適合飼養、有影響動物福利之虞,以及有攻擊性、影響公共安全之虞等3個原則。

江文全說,初步清單新增955種,但其中7成已禁止輸入,大部分是毒蛇或有生態風險物種;剩下3成包含很多大型、有毒物種,需要持續盤點;但針對兩爬協會指稱未來可能以「科」為分類單位加以大規模禁止,他說,黑名單會按各別物種討論檢討,不會以分類學的大分類直接禁止,將某一科全禁「這是不科學的」。

另兩爬協會也質疑黑名單新增物種,農業部竟是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進行評估。江文全表示,委託工研院工作內容是行政協調及召開會議,國內有關生態、野保、動物的專家非常多,會議會邀集相關履歷專家參與,絕對不會是讓工業專業處理動物部門政策;擬具清單所做相關評估,不管是收集國內外資料、評估系統,都會回到專業的專家意見,禁得起大家討論檢視。

江文全說,農業部推動落實飼主責任,因應國內飼養寵物日趨多元,去年寵物登記系統開放飼養犬貓以外其他物種可以自願登記,觀察包括飼養鳥類、兔子 的登記數量均有增加趨勢,例如鳥類的鸚鵡壽命長、單價高,飼主可能較願意登記,但兩爬類登記者確實比較少。不管是飼養一般犬貓或稀少物種的飼主,都要善盡管理責任,不要放任逸失或棄養,針對棄養行為,包括《野保法》、《動保法》都有相關罰則。

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常務理事、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表示,上周會議爭議在於相關專家如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特聘教授、台灣野生物保育及管理協會理事長林思民提出建議,重點在強化管理,但農業部選擇禁止、便宜行事,相關管理配套未完成就提出禁止清單;農業部聲明保障飼主權益,但哪些物種禁止飼養應該回歸科學專業,必要禁止物種可以禁,有許多物種應該給予更強化、細緻的管理,而非一味禁止。

游崇瑋說,不像一般犬貓,兩爬類繁殖難度較高,部分玩家飼養樂趣在挑戰繁殖,如果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協會擔心驟然禁止飼養,這些物種無法再繁殖,恐引發棄養潮或轉交地方收容單位,造成地方收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