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奇魯╱苗栗公館客家人。六年級,四十歲以前住苗栗,目前在臺北流浪。常想念那些臺北吃不到,或甚至只存在記憶的苗栗食物。
插畫 熊爺與噗
苗栗客家庄裡常見的水粄,類似閩南稱的碗粿,但水粄口味有甜有鹹。原料簡單,由米磨成漿之後蒸熟而成,本身沒什麼味道,外地雖然少見但應該也有賣,醬料往往是美味差異的重點之一。
苗栗本地特色,在於使用韭菜醬油。生韭菜切碎泡在醬油裡,有些還會切一點紅辣椒一起泡。小吃攤裡各種主食,湯的陽春麵,豬頭肉麵,乾的炒米粉、炒麵,甚至肉圓,用的都是這種韭菜醬油。
市場零售的水粄(或芋粄、蘿蔔粄,零賣的各種鹹口味的粄),通常還會另外附上韭菜花、豆乾和蘿蔔乾炒的碎丁,視個人口味再澆上不等的韭菜醬油,就是豪華頂配的攜帶式點心。
爺爺晚年,中風行走不良,久病厭世,問要吃什麼都說隨便,唯有希望早上買一個水粄,不用任何調料,最簡單的水粄給他就好。過盡千帆皆不是,人間至味是平凡。